第五十章(1 / 2)

“军功集团……”刘邦面上笑意不减,眼神却越加幽深,心中暗暗思忖,“经过吕惠时期是何意?吕雉和刘盈没有压制住这些人?”他的目光不着痕迹地从大臣们身上掠过,他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

陈平敏感地察觉到身上不带感情的凝视,头皮一紧,他敏锐地意识到,天幕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似乎在掩盖着什么,很多关键细节都避而不谈,比如说这所谓的吕惠时期,即便是太子无能,但从天幕只言片语中可以看出皇后的资质,这样一个人又怎么会压不住大臣,致使军功臣子们势力扩大到能左右政局?

除非发生了什么他们意料不到的大变故……

一瞬间,陈平背上冒出了冷汗,他忽然冒出一个大胆的念头,文帝真的是太子的子嗣吗?

……

刘恒不怎么意外儿子会对诸侯王动手,毕竟他虽然为了稳定江山,他对同姓诸侯王们比较宽容,但并不是对他们的放肆没有意见,在他的预想中,这本就该是他的继承人该慢慢解决的问题。

一代人只干一代人的事。

刘恒太明白这个道理了,只是他没想到吴王竟能拉起那么大的阵势,七国之乱呵……

看来有些事,还是不能全等着子孙做……

刘恒脑子里的念头转个不停,余光瞟见身后大臣们有些慌乱的神情,眯了眯眼,啊,还有军功集团啊……

【“刘启终于能安心按照自己的想法对大汉江山进行雕琢时,实际上是有一个隐约的分界线的,那就是咱们——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登上历史舞台。”

“刘彻初封胶东王,七岁被立为皇太子。”

“与之相对的,是当了三年太子的景帝长子刘荣被废。”

“刘荣虽然是因为长子身份而出于政治考量被立为的太子,但是毕竟已经当了三年太子,按道理来说,废立是非常艰难的。大家不要看某些小说中废个太子轻轻松松,但实际上,我们翻阅史书就可以知道,这是一个非常难且复杂的事,君不见明朝某皇帝,为了立爱妃之子为太子,各种手段折腾了多久,最后不还是没达成目的吗!”

“太子是副君、是国本,是默认皇帝出了问题,可以直接顶上的第一候选人。这其中还牵扯了很多利益团体,但凡废立太子,都可以意味着一次朝廷格局变化。”

“而刘启不仅废了太子,还废的是一个基本上并未流传出什么品行劣迹的太子,采访一下那些想着废太子而没成功的皇帝,就知道刘启绝对是一个大权在握的强硬皇帝。”

“刘荣大概品行不错,但他确有致命缺点:没有政治头脑的傻瓜美人妈妈,以及自身的软弱和平庸。”

“要知道在大汉,太后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掌权人,平庸的可以对朝政指手画脚,厉害还的可以临朝听政,拥有这样一个戚姬第二的母亲实在是太减分了,哪怕栗姬原本是刘启的宠妃,但很明显,这样的头脑简单愚笨的人,当当宠妃没问题,当太后就德不配位了,所以哪怕刘荣当了三年太子,栗姬也没被立为皇后。从这一点,完全可以看出刘启其实心里十分清楚,并且对长子这个太子其实不怎么满意。”

“但是能在几乎举朝反对的情况下,刘启竟然依旧能强硬的废了刘荣,改立刘彻。这里可以发现,与七国之乱时被朝臣暗暗威逼,靠低头忍气才能平乱的他,已经大不一样了。”

“这时的他,终于可以大展宏图,为他中意的太子留下一个能让他大施拳脚的江山。”】

刘邦还没想明白天幕前面说的,就听到戚姬的名字,有些尴尬,之前他想废刘盈立如意,光看着如意类他,却没来得及想到万一戚姬拖后腿怎么办?这一点他确实有点疏忽。要知道聪明人都是一样的聪明,蠢人却能做出你想不到的蠢事。

而刘启则有些唏嘘,确如天幕所言,栗姬实在是个傻瓜美人,在这点上跟高祖的戚姬倒有相似之处,只是他幸运的是彻儿不是刘盈,有彻儿在王皇后定也当不了吕太后。

【“刘启具体的改革措施这里就不多说了,他总体目的始终把握富国强兵上。”

“因为强硬得一脉相传的刘氏天子,根本无法忍受对着匈奴称臣纳贡、卑躬屈膝。”

“通过改革,国家终于逐渐富起来了,于是在汉景帝中元二年匈奴再次入燕劫掠时,大汉终于挺着腰杆子——遂不和亲!”

“没错,跟大家想的不一样,汉武帝并不是首个拒绝和亲的皇帝,他亲爹刘启也拒绝过和亲,而这一拒绝,就是十年。”

“十年间,汉匈断绝和亲。”

“多么令人激动的十年,这意味着其中至少少了一位牺牲的和亲女性。”

“生于汉,长于汉,而不至于半生远离家乡,最终尸骨无踪。”

“有时候,我在想,婚姻明明是男女双方的事,可以国也好、家也好,却在失势时,注定先牺牲女性,不过是因为,大家心里其实都默认女性本就在婚姻中最弱势。”

“气盛的

最新小说: 重生之炮灰公子 高冷总裁的小娇妻 邪王与冰山(gl) 借我七年青春 快穿之奸臣当道 公主殿下反悔了 萌妻蜜袭:封爷,你好! 锦鲤萌宝四岁半,三个爹爹争着宠 傲娇总裁宠上瘾 亿万婚宠:老婆,你好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