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桢苦笑道:“父皇,儿臣也是没有办法。”
“孟熜出生的时候,蛮夷作乱,百姓也是青黄不接,儿臣不得想办法先稳定局势么?”
“孟熜?”
“您大皇孙的名字,儿臣取的!”
“混账!问过咱的意见了吗?”
“那父皇的意见……”
“你取都取了,咱还有什么意见!孟熜……”
朱元璋嘀咕着这个名字,琢磨了一会缓缓点头道:“嗯,听起来倒是不错。”
“可有什么讲究么?”
朱桢被问住了。
他给儿子取名朱孟熜,是因为历史上朱桢大儿子就叫朱孟熜,穿越来前他研究过一些,但为什么取这个名字,他说不出来缘由。
他思索一番,突然反应过来:老子都穿越了,这历史肯定改写了。
那给儿子取名,也没必要如此拘泥于史实!
后面的名字随心所欲就行了!
他现在妥妥是大明历史的创造者!
“也没什么讲究,好听。”
朱桢摸了下鼻子,回答道。
朱元璋白了他一眼。
朱桢急忙接着上头的话说道:“儿臣这封地没几个兵,局势这么乱,您的大皇孙出生的事儿,要是被有心人知道了,铤而走险抢去为质该如何是好?”
“儿臣不得已才封锁了消息,直到一切尘埃落定,才赶忙给朝廷送去了公文。”
朱元璋想想前两天朱标给他报的公文。
这老六不像话归不像话,但杀贪官,平战乱,又种植出了高产粮食,解决了百姓的饥困,都是功劳!
看在这些功劳的份儿上,也不该怪他。
朱元璋脸色好看了些,轻哼一声道:“好吧,看在你为我大明百姓做的这些事情上,咱就不跟你计较这么多了!”
“谢父皇。”
朱桢拱手拜谢,随后问道:“父皇,您怎么带着幕后到织造坊来了?这里这么吵闹,不如跟儿臣回府,去看看你大皇孙吧!”
“皇孙肯定是要看的!”
朱元璋点点头,又很快摇摇头,拉着朱桢来到织布机跟前询问:“不过,你先跟我说说,这织布机,究竟是怎么个名堂?为什么能自己织布?”
“这个女子说,织布机是你造的,果真如此么?”
“千真万确!”
朱桢挺起胸,跟朱元璋讲解起来:“这织布机,结构十分精巧,靠的是这一个个小小的齿轮相互咬合在一起,做出不同的动作的,您瞧……”
他给朱元璋讲解了半天,听得朱元璋满面红光。
“竟然如此精妙……”
朱元璋听完织布机的奇妙构造,又问朱桢:“那玉米,土豆,和番薯,怎么回事?”
“那是儿臣偶然间发现的新作物,随便试着种了一下,收效不错!”
朱桢随口应付道。
“那……学堂呢?你为何要办免费的学堂,还随便进?你就不怕搅扰了科举么?”
朱元璋又抛出一个问题。
朱桢笑了笑,立刻摇头,说道:“父皇,让所有百姓都识字,对我大明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百姓愚昧,许多道理想不明白,容易被人哄骗,对我大明稳定,不一定是好事。”
“若是能通过教育,巩固思想,可让万民对我大明归心,且便于管理。”
“儿臣希望至少在这封地武昌,会是一个草头百姓都能知法明理的地方!”
不得不说,朱桢的话,让朱元璋很是满意。
他不由得重新审视起这个人人口中“荒淫无道”的六皇子来。
事实证明,自己这个老六不仅不荒淫,还对封地治理有道,把一件件事情都安排得有条有理,十分妥当!
“哼,算你小子过关了。”
朱元璋背过手,大步走出织造坊。
朱桢连忙扶着马皇后跟在后面,往楚王府的方向走去。
朱元璋,要去看皇孙了。
……
回到王府,朱元璋如愿以偿地抱起了大孙子。
朱孟熜已经快满月了,被下人照顾得当,养的白白胖胖,身体健康。
原本还没满月的朱孟熜,除了吃就是睡,睁眼就是一片茫然,脸上也没什么太多表情。
不料,一看见朱元璋的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