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这人竟然这么不知死活地犯法是吧?好,让我巡逻巡逻,看看谁胆敢拿这个当噱头,和这俩敲诈犯偷拍犯一起告上去进局子吃牢饭!
而老百姓们对这件事不太关心的原因其实也很好理解:
因为不管上面坐着的掌权者是谁,不管这些世家之间有着怎样的爱恨情仇、利益纠葛,跟他们这些小人物又有什么关系呢?毕竟就算闹得再凶,也影响不到他们,太阳照旧东升西落,每月该交的税还是一样的多,这些消息就随便听听当个热闹就行。
可他们能把秦越的故事当热闹看,利益相关群体却不行。
就好像在后世如果有明星爆出行为不轨的实锤,那么最心急最想给他洗白的,其实不是他的那些粉丝,而是他的投资方和工作室一样。
而与秦越这么个出身不好、却考中过状元、还能够凭着这个会读书的名头迎娶到世家贵女的人,最有利益相关的,就是谢爱莲所在的谢家;再延伸一下,就是各大世家。
就这样,秦越这个姗姗来迟的八卦和死亡信息在三日内成功传遍京城,连带着把不少寒门学子试图通过迎娶世家贵女找到踏脚石、进而升官加爵走上人生巅峰的计划,全都破灭了:
连秦越这么个看起来老实的人都能做出这种事情,那别的……算了,还是再考察考察吧,至少不能像以前一样着急,总要考察清楚了再榜下捉婿。
可想而知,当“会试第一名已经娶了妻子,虽说他的妻子出身不好,但他却十分爱护她”的这个消息一传出来,只要是记性正常的人,就都会联想起这段时间内在各大世家中传得沸沸扬扬的秦越的故事,连带着在看待他的时候也多了一份审慎之情:
他如果爱护妻子,那也不能说明什么,因为有秦越的前车之鉴在那里摆着;他如果不爱护妻子,那就更要命了,连和自己同甘共苦、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发妻都不能爱护,等把自家的女子嫁进去后,凭什么能赌一把他会念恩?
按照以往的作风,世家的人们榜下捉婿,第一个捉的就是谢端这种年少俊美、文采风流的年轻人,结果这下倒好,别人一想捉他,就会联想到秦越这个前例,真真犯起难来了:
要赌吗?
——然而如果所有人都能冷静一下,回想回想“秦越是个伪装得很好的负心汉”的消息是怎么传起来的,就会发现一件很微妙的事情:
按照正常的信息传播速度和衰减方式,这个八卦哪怕能这么快地传到京城,等真的传到了之后,也多半会被篡改得不成样子。
而且虽然秦越在於潜本地略微有点脸面,但比起偌大的北魏,他实在只是一粒上不得台面的小小沙子,大家在提起这个八卦的时候,最多只会用“随口一听,随口一说”的态度,绝对不会如此详细如此精准地,把一个无关紧要的人的消息,从千里之外的於潜带到京城。
再退一步讲,就算真的有人对秦越的消息上心,能把这件事给带过来,可那些贵妇人们的侍女只是回家探亲了一趟,或者外出采买了些胭脂水粉之类的小物件,是怎么齐齐得到这个消息的呢?
如此精准的消息投放,就好像有人将这些话语藏在了风里,随即通过神仙手段传递给了她们似的。
——对此秦姝后退一步,表示深藏功与名。什么把话藏在风里再散播出去,都是没有的事,我们只不过是在八卦的时候从旁边不小心吹过一阵风而已嘛。
总之不管怎样,现在京内的世家对谢端的态度,倒和以前的那种“捡漏”的心理不太一样了,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
保守派认为,平民就是平民,哪怕读过书也上不了台面,不值得扶持,再加上摄政太后这些年来对世家一直都很倚重,朝堂上的世家和平民的比例也控制得很好,实在没必要牺牲一位贵女去拉拢一个不知道是不是“秦越第一”的“牛郎”出来。
中庸派则认为,没有人会嫌弃自己的帮手太多,能够站在自己阵营中的人自然越多越好;只要试探的方法足够靠谱,那么还是可以看出谢端是个怎样的人来的。
就这样,在谢端即将入宫面圣、接受殿试的前一日,一位来自谢家主家的人敲响了他所在的小院房门。
——有句谚语说的好,人的一生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但由此可见,有些人在脑袋不太清醒的情况下,是会在同一个坑里跌倒两次的。
这位谢家来客刚一进入谢端所在的小院,就感受到了一种微妙的水腥气和令人作呕的感觉。
然而这种感觉转瞬即逝,只是让他略微一愣,随即在见到谢端本人的时候,就被他过分消瘦的异常健康状况给震惊得,把那点微妙的不适感给抛到了脑后,在说出今日自己的来意之前,这位谢家的说客难得说了一句真心实意的话:
“郎君为何如此消瘦,是不是读书读得太用功了,把自己给硬生生累成这个样子的?虽说功名很重要,但也不好把自己给逼得太紧了,应该劳逸结合才是。”
谢端闻言,只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