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宁沫的到来,梁家人一时半会儿没能反应过来。
虽说梁玉霞和宁峰结婚多年,但他们却从来没见过宁沫。
要知道,当年梁玉霞和宁峰结婚时,宁峰将他们一家人接去城里吃了顿饭,但宁沫并没有出现。
当时梁玉霞说的是宁沫感冒在家休息。
至于是真是假,他们那会儿并没有多想。
只是后来梁玉霞的母亲沈秋娥越琢磨越觉得事情不简单,并猜测是不是宁沫不喜欢梁玉霞这个继母。
这会儿沈秋娥拼命给梁玉霞使眼色,一会儿又看看宁沫,眼中充满疑惑。
梁玉霞的弟媳于梅正在嗑瓜子,此刻手里的瓜子壳啪嗒一下掉在了地上。
宁沫见状甜甜一笑:“之前你们去城里,我因为生病没见着,这次就想着和梁阿姨一起回来看望你们。”
沈秋娥在听到宁沫对梁玉霞的称呼后先是一愣,随即略显苍老的脸上绽放出和蔼的笑容,“难为你特意跑一趟,咱们乡下条件差,不知道你住不住得惯。”
说完,她嗔怪地看向梁玉霞:“你也真是的,怎么不提前写封信知会我们一声,我们也好晒晒被子打扫打扫屋子。”
“没事的外婆,我没那么娇气。”宁沫连忙摆手:“乡下挺好的,我来这一路上安安静静,空气也好,我觉得比城里好多了。”
乡下到处都是农田,想买点日用品还得走好几站路去村口的小商店,这种条件哪能和城里比。尽管认为宁沫是在说客气话,但沈秋娥还是打心底里感到高兴。
这说明啥,自然说明宁沫和梁玉霞相处得好。
不然凭啥来看望他们?
梁玉霞刚从感动中缓过劲,她怎么会不明白宁沫的一片心意。
宁沫给足了她面子。
“妈,你身体咋样,还好吗。”梁玉霞前几天买了六盒桃酥,她将四盒放在桌上,对母亲沈秋娥说:“这是给你们买的点心。”
“我身体好得很,能吃能喝。”沈秋娥笑道。
梁玉霞问:“栓子呢?”
梁栓是梁玉军的儿子,比宁沫小五岁,还在上学。
于梅接过话茬:“和村里几个孩子不知道跑去哪疯了,小兔崽子越大越调皮,还是闺女好,瞧宁沫,多乖巧懂事,长得还好看,像画里的人儿。”
梁玉霞:“栓子年纪还小,再过两年就好了。”
“外婆,舅母,舅舅,这是我给你们买的礼物。”宁沫打开行李箱,里面是几个包装精致纸袋。
梁玉霞的父亲很多年前去世了,有个妹妹也在两年前生病不在了。这些宁沫都提前问过宁峰,这样就知道买多少礼物。
这下众人傻了。
梁玉霞瞬间感到有些受宠若惊,沈秋娥也没想到宁沫也会给他们买礼物,这会儿也不知该说些什么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外婆,舅母,舅舅,这是送你们的围巾,天冷了,你们干农活的时候一定要戴上,可暖和了。”
送给沈秋娥的围巾是棕色,于梅的是浅紫色。梁玉军的是深灰色。
宁沫帮他们把纸袋拆开,“你们试试合不合适。”
“我的亲娘呦,我活到这把岁数还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围巾,我可舍不得干活的时候戴。”沈秋娥粗糙的手掌在围巾上轻轻摩挲,眼睛弯成了一条线。
于梅的反应一点也不亚于沈秋娥,去年冬天梁玉军在城里给她买过一条围巾,她还稀罕得很,但却和宁沫送的围巾完全没有可比性。
宁沫送的这条围巾质感柔软,一看就是好料子。
梁玉军只是看着,准备先洗个手再摸。
副厂长的闺女就是不一样,出手这般阔绰。
接着是给梁栓的礼物,一套文具。
听宁峰说梁栓很爱学习,成绩也不错,宁沫才决定送文具。
“这些不便宜吧?”梁玉霞问。
“快过年了,商场和文具店有优惠活动,不贵。”宁沫不想让梁家人有负担,再加上围巾确实是打折时候买的,文具本来就不贵。
梁玉霞没有继续问,但心里已经决定要把买东西的钱给宁沫。心意她领了,但她怎么能让孩子花钱。
于梅将围巾小心翼翼放进纸袋里,然后向屋外的厨房走去,“你们还没吃饭吧,先坐会儿,我去做饭,很快就好!”
沈秋娥披了件棉袄说:“你一个人太慢,我和你一起。”
“我帮你们。”梁玉霞说着也要跟上去。
沈秋娥连忙摆手:“坐了这么久的车该累了,好好歇歇,等吃饭就成。”
二十分钟后,沈秋娥和于梅就做好了四菜一汤,这在两家已经是过节的标准了。
要不是怕宁沫等太久,沈秋娥还准备杀只鸡炖汤。
左右宁沫还要在这里待几天,她准备明天一大早就起来杀鸡,一半炖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