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携太子去汴梁督战,朝中上下都关注着前方战事。这一个月内不断有捷报传回,宫里人人喜气洋洋。皇后每次去前朝听完李善长等人的汇报,回到后宫都笑容满面。这一日,皇后收到了皇上的家书,信中提到几日前太子朱标第一次上战场亲率一队大军,在河北大败蒙古军,杀敌两千俘虏一千,让鞑子闻风丧胆。
太子英勇无畏首战告捷,前方战士无不欢欣鼓舞,将领们对太子交口称赞。皇后娘娘读完信,掩饰不住兴奋对常捷说:捷儿,太子打胜仗了!小小年纪才13啊,就披挂上阵,首战告捷。这次出征,陛下说太子运筹得当,调兵遣将很有章法。陛下要继续督战,让太子先返回应天监国理政。不出十日,太子就回宫了。”常捷听完,兴奋的小脸通红,皇后和妙贞一看这,又是笑得前仰后合。
太子回宫这一日,二皇子带着三皇子、四皇子和五皇子出城迎接。兄弟几个一个多月没见,一见面就情不自禁地拥抱在一起。尤其是三皇子,看到一个月前还白白嫩嫩的兄长,现在又黑又瘦,脸色满是风霜疲惫之色,跟哥哥才说了两句话就哭了,他一哭,五皇子也忍不住哭了。二皇子庆幸自己不是太子,不用跟着他爹出去受这份罪,不由对大哥更加佩服。四皇子只恨自己太小,没机会跟着哥哥上阵杀敌、建功立业。
兄弟几个簇拥着太子回了宫,刚梳洗完毕,太子就来拜见皇后请安。马皇后看着自己的儿子,一个多月变得黑了,不过也更结实了,眼睛里闪着自信耀眼的光芒,显得更加成熟稳重。马皇后看着这优秀懂事的儿子,内心非常骄傲,面上却不露声色,细细询问了儿子陛下的身体情况和前方战局。
太子声音洪亮自信满满:“母后,元顺帝残暴无德,中原百姓翘首以待我大明军队,我军所到之处,不断有百姓来投军,更有蒙古官兵来归顺,鞑子军丢盔弃甲、闻风而逃。此次亲上战场,指挥众将士追击敌人,旗开得胜不负父皇母后的期待。经此一战,始觉父皇南征北战马上打天下,着实不易。如今天下初定,边疆不稳,我等仍要居安思危,不可懈怠。”
皇后闻得太子此番言论,高兴地连连点头:“太子此次随父出征,能不惧艰险披挂上阵,不辱你父皇的威名甚好。又能从战场上体会到你父皇带你出征的用意就更是难得。如今前方由陛下坐镇,你父皇命你监国,你当牢记使命,朝政多与李善长、刘伯温等人商议,切记“偏听则暗,兼听则明。你父皇创业不易,现在还不是你享乐的时候。”太子一听,连忙肃立行礼:“儿臣谨记母后教诲,必定虚心求教,脚踏实地。”
皇后一听更加欣慰,忙令厨房传膳。席间,马皇后不断把菜夹到太子的碗中,笑着对太子说:“这一桌子菜,都是你爱吃的,都是捷儿给你准备的。天儿热,她还让小厨房做了开胃的山楂汤。你这一走,这孩子也是茶饭不思,天天跟我去小佛堂,日夜为你祝祷呢。”太子看着常捷,从他开始吃饭,就贤惠地在旁边端茶布菜,站立服侍他们母子用餐,也是一脸赞许。调皮地对母亲说:母后,我也是每天想着一个“捷”字,才会“常捷”“常胜”的”。
这句话,羞的常捷红了脸。马皇后也在一边笑着说:“捷儿,陛下常说,你父亲识字不多却很会起名字。大儿子叫常胜,女儿叫常捷,可不就常常打胜仗么。你弟弟常茂和常升的名字倒是陛下起的。我还记得陛下当时说,这常遇春常常大胜,时时告捷,这常家能不枝繁叶茂,步步高升吗?”
太子笑着回应说:“母后说得极是,捷儿名字好,彩头也好。常遇春将军名字起的好,父皇名字续的也好。”一句话说得屋里众人喜笑颜开。
饭后,皇后让常捷和妙贞陪着太子在院子里纳凉说话。太子跟常捷和妙贞说了下前方战况,安慰二人:“我虽未见徐、常二位将军,据回来押运粮草的邓愈将军说,二位将军身体很好,大军按计划近日已经逼近大都,元军兵力不足,李文忠又切断了山西王保保的援军之路,攻下大都,指日可待。二位将军很快就会得胜还朝,与你们一家团聚了。”两人一听,都是十分欢喜。
常捷又关切地问:“殿下此次上阵杀敌,不知是谁做的先锋,谁做的副将。将士们可有伤亡?”太子故弄玄虚地说:“这个我可不说,要让你猜一猜。”
常捷莞尔一笑:“我猜肯定有我舅父,他打仗特别勇猛。有几次在战场上,我哥哥被围困,都是我舅父不顾危险,拼命救下。舅父对我哥哥都那样奋不顾身,对殿下更是肝脑涂地。另外一个人,我就猜不到了,是冯胜将军吗?”
见太子只笑不语,妙贞问:“是不是沐英将军啊?”太子一听,十分惊讶:“贞儿,你怎知是沐英将军?我此次上阵,就是用蓝玉做先锋,沐英做副将。”
妙贞不好意思地说:“此次殿下上阵,一方面是陛下要在磨练您,另一方面您毕竟是大明储君,你的安危才是陛下最看重的。蓝玉将军勇猛无双,又对殿下忠心耿耿,必定为殿下使出十二分力。这些天在宫里,皇后娘娘与我们说了许多殿下小时候的事。沐英将军是陛下养子,皇后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