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贞再回宫刚好赶上年底,陛下要祭祖又要赏赐节礼给众大臣,宫里还要设宴,偏这时太子妃肚子已经大了行动不便,各宫都有人感染风寒,太医怕传染给太子妃,建议她闭门谢客足不出户。
皇后看到妙贞回来了,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说道:“好孩子,你可回来了,这几天宫里事儿又多又琐碎,你赶紧去东宫把太子妃的腰牌要过来,你在我身边时间长,各宫人手怎么调配你都熟悉,这年前太子妃负责的差事都交给你了。”妙贞连忙应允,带着春桃就往东宫去了。
见到太子妃,两人免不了又是一阵寒暄,上次一别已经一个多月了,太子妃的肚子明显大了许多,不过气色倒是很好,皮肤细腻滑嫩白里透红,整个人闪闪发亮。
太子妃一边让平安去给妙贞拿腰牌,一边与妙贞说:“贞儿,你不知道这孩子可调皮了,成天在我肚子里动来动去的,活泼得不得了,宫里有经验的老嬷嬷都说是男胎。陛下和娘娘现在什么也不让我干,太医一天来请两次脉,我哪儿也去不成了,幸好有你。皇后娘娘那边不忙的话,你过来跟我聊聊天解解闷儿。”
妙贞连忙答应说:“太子妃如今怀着小太孙,是我大明朝最最最紧要的人,陛下和娘娘马上升级做祖父、祖母了,能不把姐姐当宝贝么,现在姐姐就是要天上的星星,陛下和太子殿下也得吩咐人赶紧架梯子。姐姐如今多吃饭多休息,心情愉悦把小太孙养的白白胖胖的,就是最大的功臣了。宫里的这些琐事就都交给我们下面这些人吧。我啊保准随叫随到给太子妃和皇太孙解闷。”
太子妃笑着装着生气的样子对妙贞说:“死丫头就你会笑话我,赶紧去母后那儿帮忙吧,回家躲懒了一个多月,回来让你忙得脚不沾地你可不要哭。”妙贞笑着应着拿了钥匙就与太子妃告别了。
刚走出东宫,恰巧遇到太子殿下回宫,妙贞连忙上前请安。朱标一看是妙贞,满脸笑容对身后的人说:“宋师傅、诚意伯,这位就是魏国公徐达的长女,上次迁都凤阳的弊处,还是她不惧满朝大臣怂恿陛下迁都,谏言与我,晓以利弊。连父皇和母后都夸赞,魏国公府家教好,子女才华出众,尤其是长女,小小年纪就有女诸生的美誉,才华横溢智勇双全。”
刘伯温也装出一副“原来如此”的表情对太子和宋濂说道:“太子殿下、宋太傅,我因缘际会与徐大小姐有数面之缘,老夫阅人无数,也惊叹于她的聪慧通透,陛下和皇后娘娘慧眼如炬,所言极是。”
此时妙贞方才注意到,太子身后除了内侍还有三四个幕僚,刘伯温也赫然在列。此时刘伯温身边一位老者,年过古稀,与刘伯温年龄相仿,个头虽不高,但是站得笔直,一头银发,眼角虽然布满皱纹,一双眼睛却睿智有神,目光温和,神情飘逸,长长的胡须说不出的仙风道骨。妙贞料定他就是名满天下的大儒,皇子们的师傅宋濂。
果然这位老者听太子和刘伯温如此说,连忙细细打量妙贞一番,然后说道:“太子殿下、刘兄,宋某对于徐家大姑娘的聪慧早有耳闻,今日一见果然是秀外慧中、仪表不凡,为人落落大方,温文尔雅。不愧是徐达将军的掌上明珠,皇后娘娘都赞不绝口。”
妙贞听到这里,连忙躬身向宋濂行礼:“宋太傅是太子殿下的启蒙恩师,是天下读书人公认的文坛领袖,如今不辞劳苦为我大明培养如此贤明的储君,有宋太傅是陛下之幸、太子殿下之幸。蒙古鞑子已被赶回草原,这百余年华夏文明全靠宋太傅这样的读书人才得以保存。如今百废待兴,武将定国、文臣安邦,全靠宋师傅制定礼乐、礼法制度都有宋太傅制定,我华夏汉族文明才得以跨越元朝的断层,连接唐宋世代相传。我父亲常教育我,武将征战沙场一将功成万古枯,所建功业有限,文人的思想和所创的礼法、礼乐、著书立做却可流芳百世,影响亿万炎黄子孙。今日能见到先生,实在是小女三生有幸,先生的赞誉我愧不敢当。”
宋濂这一生,年少成名博学多才,就连陛下也是三顾茅庐方请得他为太子朱标启蒙授课,这一生名满天下,所到之处,皆是赞誉。所有人都夸他文采斐然是公认的文坛领袖,可是今日有人夸他从蒙古野蛮人的手里连接唐宋的华夏文明倒是第一次。
他年少时常恨鞑子野蛮无知,不配拥有上千年的华夏文明和文化,忧心只知牧马杀人的蒙古人把华夏文明破坏殆尽,如今鞑子被大明军赶回草原,四百年前石敬瑭这个败家子割让出去的燕云十六州都收复了,如今他无时无刻想得都是把蒙古鞑子斩草除根,让华夏文明在这片土地上世代相传、发扬光大。
今日妙贞如此赞扬他,让他顿觉有人真正懂他理解他的抱负,顿时热血沸腾从潮澎湃,激动地对太子说:“徐家千金言谈不俗,颇有见解,改日有空,还请殿下安排她去大本堂一叙,大家一起切磋下四书五经。”
太子笑着说:“那感情好,年后师傅不忙了,让妙贞到大本堂我们一起讨论。”妙贞再次向太子殿下和宋濂躬身致谢:“贞儿何德何能有今日之福能得宋太傅亲自指点,请再受妙贞大礼。”说完恭恭敬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