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天气好,杨奶奶、杨爷爷和杨妈妈一起把两大筐的雪里蕻、白萝卜、红萝卜清洗干净晾起来,雪里蕻挂在晾衣绳上,萝卜放在筛子里,架在板凳上。这些菜要晾干水分,然后一层菜、一层盐压实放在咸菜缸中,腌成咸菜,从入冬后一直吃到明年开春。一个冬天的菜量当然是很大的,三人从早上一直忙到中午,才全部清洗完,晾上。
还剩下最后一点雪里蕻要挂上绳子,杨爷爷这时候想上厕所了,就把剩下的一点活留给杨奶奶和杨妈妈做,自己去了后院外头上厕所。这一出去就发现不得了了,杨梅梅和蒋文文竟然开始攀着柿子树要爬上去,可把他吓得,连忙厉声制止了。
“可是我想吃柿子。”杨梅梅抬头看着树上红彤彤的火晶柿子流口水。树叶落光了,树上只有小灯笼一样挂了满树的小柿子,阳光一照,里面的汁水仿佛流动起来,看得人垂涎三尺。
“你等我上完茅房,我找个竹竿给你摘。”
杨爷爷找了一个竹竿,用砍刀在上面劈开一点口子。火晶柿子水分足,成熟之后很软,所以怕摔,摘这种柿子的时候要用夹的,不能用钩。因为钩子钩掉的果子会掉地上,火晶柿子掉地上就烂成一团,没法吃了。
柿子摘下来就不好保存了,杨爷爷连树枝一起拧下来,挂在屋檐下的墙壁上。家里有人想吃,就从枝上摘一个吃。
火晶柿子揭掉果蒂,嘴巴搭上去用力一吸,就尝到这一味秋末的甘甜。
“好吃吧?”杨爷爷三两下就吃掉了三个柿子。他摘了不少,有的树枝上的柿子被鸟啄了几口,杨爷爷就满脸可惜地叹:“这个肯定是最甜的,鸟儿总是挑最甜的柿子吃。”
杨梅梅闻言也满脸可惜,最甜的柿子竟然吃不到了。
等三人手里都提满树枝,杨爷爷就收了竹竿,“走,回去让你婆给咱们做柿面饼吃。”
火晶柿子揭掉果蒂,撕掉外皮,将里面的果肉全部放进一个盆中,用筷子搅碎,加入面粉,搅拌成橙色的面糊糊。这些面糊团成小饼的形状,在平底锅煎熟或者下油锅炸熟。
柿面饼外脆里软,面粉不用加的很多,所以吃起来还能吃到很明显的柿子的味道,甘甜淡了,但多了软糯的口感,并且可以饱腹。
杨奶奶做得多,就用碟子装了让杨爷爷给大闺女和他哥哥们家里送去。
“婆,给王宁叔叔送一点吃。”
杨奶奶有点犹豫,送还是不送呢?上次之后,小闺女也没个准话,她自己也有点拿不准。犹豫了一阵儿,还是在杨梅梅的要求下给她装了几个,让她拿去送。就当感谢人家帮他们拉了生意了吧。
杨爷爷回来,杨奶奶就招呼他跟自己把家里的大铁锅抬出来,找了一个镰刀上退下来的旧刀片,在院子里刮锅底灰。家里的大铁锅在柴火灶上,烧柴多了免不了锅底要沾染煤灰,煤灰沾得太厚了,影响导热,烧起锅来就废柴,所以定期要刮一刮锅底的煤灰。
杨奶奶刮锅底,杨爷爷在边上等她刮完要再一起把锅抬回去放到灶上,可他闲不住,想着菜刀好久没磨了,就去灶房拿了菜刀,取了窗台上的磨石,用水瓢舀一瓢水放在边上,开始磨刀。磨刀的时候要先撒一把水在磨石上,洗一洗磨石,然后磨刀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时洒水上去,将磨石上磨下来的灰冲掉。
“还是老头子你磨的刀好使,我上次磨了剪子就觉得用起来不如你磨的用着顺手。”杨奶奶夸得特别真诚。
“那我等下给你把剪子再磨一磨。”杨爷爷一边用手试一试刀刃,觉得还得再磨一磨,就撩了一点水冲一冲磨石,继续按着刀刃磨。
“好哎。”杨奶奶很高兴地应下,“老头子,锅底刮好了。”
“再等一下,这个刀刃还不够利,我再磨两下就好。”杨爷爷有节奏地在磨石上推着刀,杨奶奶就站在边上等他,等他磨好刀,用水冲干净,两人一起把大铁锅抬回灶房。
“卖油茶的最近咋不见来?”杨爷爷突然问。
杨奶奶问他:“咋了?天还不冷,油茶冬天卖的多,冬天天冷,大家都爱喝点热乎的。”
“想喝油茶了。”杨爷爷咂摸两下嘴,“元月上回拿了麻花,麻花泡油茶最好了。”
杨奶奶就说:“那我给你炒点炒面,那个喝起来跟油茶差不多。”
杨爷爷看起来还有点不甘心,杨奶奶就继续说:“我加点花生碎和芝麻一起炒,跟油茶一样。”
“那行。”杨爷爷满意了。
杨奶奶就去橱柜里翻找花生和芝麻。花生碎要先把生花生在锅里小火炒熟,用擀面杖擀碎,芝麻也要先炒熟备用。这些可都是慢工活,杨奶奶就生了炉子搬到房间里,一边看电视,一边慢火炒。
今天星期四,地方电视台有她最喜欢的戏曲节目,今天唱《包青天之铡美案》,讲负心汉陈世美被包青天砍头的故事。
杨奶奶看到热闹处,忍不住跟着唱几句唱词,手下还不忘翻搅。准备好花生碎和黑白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