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
抗税风波完全平息,各地春耕顺利展开,行省及大都的官员将返程了,邓紫光被迫代表地方官员,出面为返程的官员送行。
整个岁陵象样的建筑只有三清观,邓紫光请山民们用肩舆将这老爷们抬上山来。
为招待这些官员,一下为三清观增添了许多用度,邓紫光全数要各州县承担。他让差异拿着费用统计挨个要钱,声言不给钱的话叫人去其府衙吃饭。这波操作让别人看不懂,不就是一点小钱,何至于穷得如此,为何要在乎利?
邓紫光四道本司庙小家业小,去年全州免除了农民之税,只收到商税若干,不足以供养本州官吏,利为本府之衣食,不可不再乎。
中书省与宣政院见到筝子岩新落成的村子,立即开启表演秀,入户问村民这个青黄不接天的粮食够吃否?家中有无牛羊?除了种田还有什么营生?此之后打算干些什么?
宣政院参议李居福是正五品京官,其兄长是真一教首座,李居福于道教颇有家传,他见三清观除了外围城堡一样围墙以旧是翻新过的,其余新落成的建筑均是条石基础的砖石结构,规模宏大,院落有致,不仅可容纳百人修道、传教,还可祀神、斋醮、祝祷、祈禳仪式,尤其令人意外的是开水渠引入溪水,使每个小院都能听见淙淙水流声。趟若自己致仕归隐,由自己来管理这个庙观,自己一定给这些院子种上珍奇草木,搭设亭台,养些花鸟鱼虫。每个院子住良师益友,或者美人书生。
想到这,李居福不由老脸一红:哦,不对,这不是修道了。
除了山门和三清殿在堡墙子之外,庙观内有紫薇殿、长生殿,令人遗憾的是各殿的神祇尚未请来,七个院子如何命名也没有确定。李居福问邓紫光为何不把将诸仙列请入观?
邓紫光翻着眼说我一个小小的四品招府使,不是因这次安置流民,以工代赈才修起这个庙观,平时想都不敢想,就算有钱,也要三年五年,哪有可能五个月就建成这么大的规模?
李居福问你自己花了多少银子?邓紫光说有帐可查,本人投入了八千五百四十贯。其中,新村盖屋一百八十七间,每间九贯,此费用一千七百贯。院子七个,每个大小房间十一间,折算十间,每间二十贯,合计一千四百贯。场地挖填及基础、挖高填低的控土护坡合计七百贯,排水、引水五百贯。路桥重修大约二百贯,三大殿合计三千贯,山门三百贯,石阶及石板地、条石院墙,按十亩地算,每亩地用工七百工,七千工需要三百五十贯。然后是三百人吃四个月的粮食,需要六百贯,这里多少了?另外还有工具、煤、桐油等杂什若干,没有细算。你若想收买此观,给二万贯钱我也不让。这里边,这二十亩地还没算,这城堡有二百年了,后山上那片果林二百亩四季有果。要供养二百人,需要水田千亩,柴山万亩,草场千倾……
李居福听得他的的叨叨十分有趣,没想过一个庙观会有这么多事。他突然想为难一下邓紫光:这庙观中用水皆从引水渠来?够用吗?
邓紫光:一个人一天用水一担,殿堂拂拭、法事,每天不得少于二百提用水。这个数字正是我冬天时的给能力。其它季节,引水可达六百担。象这四月天让它自流也有千担。
李居福不甘心:难道你亲自核计过?
邓紫光:我没有这个经验和精力,是匠作们考虑这个问题,问我这庙里要住多少人,我说要常住百人,他们就按每天二百担水考虑。
李居福是正五品,在大都几乎是微末小官,如今下到地方就成了为首客,人人都讨好于他,他也越庖代俎以主人自居,向众人介绍何为紫薇殿,何为三清宫,各个殿馆有何用途。看到主院倚城墙而建,有五开三层三进楼,雄据筝子岩最高处,既能眺望山下,又有二个碉楼拱卫,并扼控二个侧门进出。
李居福问此处为什么设二个后门,邓紫道原来就有,内子母女二人极讲卫生,五谷道场,有进有出。污秽出西边进果林中,观中若养牛羊也从此道上山去。东门自家人出入,迎接新日新气象。
李居福毫不掩饰自己的目的:我见此观才建,是不是没有找到法师道长,主持庙观?
邓紫光:小弟个人所建,供夫人修道所用,今夫人去下蓝山九娘庙游历去了,所以观内没有主持。
李居福道:我兄长掌太一宫于两京之间,官居从一品。欲使其女儿自立,不知能不能入住三清观?
邓紫光:三清观前后可容百人修行,你侄女想住多久都行,只是这地方穷乡僻野,条件艰苦,怕照顾不到皇都女儿。
李居福:我教以苦节危行为要,不妄取于人,不苟侈于已。我那侄女承父志欲光大本教,在人迹稀少处修行,我见此山水风物俱好,故有心荐之。
邓紫光道,不嫌简陋的,令侄女随时可来,这些静室随其选择。
李居福:那我就先谢谢邓大人了。
邓紫光:令兄掌太一宫,在二京之间?
李居福:我兄李居寿师承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