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孟家大嫂
“二妹!”
“二妹,咱们回去吧!”
楚楚的思绪被打断,转头看向声音的来处——小溪对面的山头,有几个人影走下来,他们或身后背着竹筐,或手提着竹篮,不一会儿,就伴着一声声的叫喊来到她的身边。
“楚楚,天色也不早了,咱们回家吧!”
楚楚的小姑,孟子珠,走到楚楚身边,拉住她,带着她往家的方向走去,后面的哥哥们自然跟上。
“小姑,你们都采到些什么?”
楚楚抬头望向小姑。
“二妹,我们打了好多的猪草,还采了些嫩荠菜。小姑则找到了些菌子,今晚我们有菌子汤喝了!”
大伯家的三哥,孟文泽,开心的说到。
“真的吗?太好了!我也喜欢喝菌子汤!”
楚楚看向后边的三哥。
靠山吃山吗!有点儿山珍,也能丰富一下饮食。
乡下的饮食太单调了,家里的蔬菜也就那几种,所以凡是有机会出来,他们都会采些野菜带回去。
一路上欢声笑语!
瞧了瞧身边的孟小姑,楚楚小大人一样的摇了摇头。
小姑就是这个性子,不爱说话,家里人都习惯了!
但家里一直在为小姑的亲事发愁。
孟小姑—孟子珠,今年已经十六岁了,至今还未定亲。
在这个女子十三、四岁就开始许配人家的时代里,这个年纪还没有定亲的,属实不多。
家里的条件在孟家村已属于中上等,孟小姑上面有三个哥哥,又自小得家人宠爱,性子却不似这般年纪的女子般活泼俏皮,反而有些清冷。
长相上却随了孟家人的好颜色,明艳动人,落落大方。想许配个好些的人家应是不难的。
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孟家老爷子和老太疼爱幺女,自是不愿委屈了孟小姑。上门来说亲的媒婆也不少的,偏偏不凑巧,挑挑拣拣的,最后还是没找到最合心意的,婚事也就这么耽搁下来了。
不过,楚楚则认为这不是个坏事,十六岁的年纪,着急什么呢,还是个孩子不是?这个年岁成亲生子,对身体不好。况且小姑人美心善,性格洒脱,做事利落,等她长大了定会帮小姑挑得如意郎君的。现在的这些都不够好呢!配不上小姑!
不得不说楚楚多多少少带着些滤镜来看自己的小姑。
然而孟小姑本人对这件事倒是淡定的很,不急不躁的,每日都这般,带着家里的小辈,帮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的活计。
走到家时,已是正午时分,太阳高高的挂在天空中,散发着热烈的光芒,大家都如那道边的小草般被太阳晒蔫了。
几个孩子像商量好了似的,一起向东厢的厨房跑去,都想着喝上一大碗凉茶,缓解下暑气。
刚走到厨房门口,就看见孟大嫂在灶台下烧火,灶台上锅盖紧盖着,正往外冒着热气。
“娘!”
“大嫂!”
“大伯娘!”
大家一边打着招呼,一边纷纷走进厨房。
“都回来了?我给你们煮了绿豆汤,在井里镇着呢!大郎,快去后院,把井里吊着的绿豆汤拿出来!你们啊,每人都喝上一碗!”
孟大嫂又往灶里添了些柴火道。
“顺道打些井水来,把手和脸都洗一洗,一个个的脏的跟小花猫一样!”
大家都高兴的点头应是。
孟家大嫂和孟家大哥——孟子仁,同是孟家村人,从小青梅竹马。孟大嫂年幼丧父,与孤母相依为命。孤儿寡母的生活自是多有不易,孟大哥年少时常常护其左右,怕她遭受欺负,两人那时便情根深种。
当时孟家家境也不是很好,在两个弟弟都在学堂读书后,更是雪上加霜。而孟小姑还不足一岁,孟老太既要做饭洒扫,缝缝补补,又要看护孩子,已是忙碌非常,不得空闲。家里的重担只能落在孟大哥和孟家老爷子两人身上,日子也很是艰难。
直到孟家老三——孟子礼,去镇上给一位老账房当学徒,家里的负担才一点点的减轻。
但孟大哥和孟大嫂成亲时,孟大哥已是弱冠之年。孟大嫂在孟家穷困之际不离不弃,还时常抽空来家里帮忙,非常重情重义。
孟老爷子和孟老太对她的行为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嫁进孟家后,就把掌家权大半交给孟氏,以表明对她的看重。
家里这些孩子,都是孟大嫂看着长大。
孟大嫂持家有道,这些年家里条件逐渐好了,对家里的孩子们也是疼爱有加,就如亲生孩子一般。
孩子们对她的喜爱也是溢于言表。
大家喝完绿豆汤,便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大郎和二郎看着厨房里的水和柴都不怎么充足,就去后院打水劈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