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车高峰,四轮子的车跑不过乌龟。
不到两公里,花了大半个小时,苏若到美食城时已经快七点了,所幸进门一眼就看见了春日拉面。
正值饭点,美食城里的人不少,但也没到人山人海的程度,这个点多是刚下班的人过来吃晚饭,快吃快走,空出的座位不出几秒又让新来的人坐上,不用东张西望,空位几乎就在身边。
拉面馆前只有三个人排着队,一个女店员负责点单,苏若走过去,排在队尾,一分钟后就轮到了她。
出餐很快,苏若端着托盘,随便找了个空位坐下。
虽然她早就饿了,但也没有狼吞虎咽,吃第一口的时候心里就有了结论,一样的招牌面,味道不似从前,欠缺的不是一点半点,尤其汤头,不够浓郁,也闻不出什么香味,喝到嘴里完全没有那种浓醇的风味,更不要说齿颊留香,让人欲罢不能。
也许不是拉面的味道变了,是她的口味和心境变了。
那个味道永远留在了那时的味蕾里。
感受可以记录,却没法延续。
苏若也没犹豫,接着一口一口吃着,虽然比上不足,但比下有余,比起普通的拉面,档次还是在的。
吃到一半的时候,桌上的手机“叮”了声,屏幕亮起,有消息跳出来。
苏若偏头去看,是江雯发来的微信。
江雯问她什么时候寄东西,三天后她要去外地出差一周。
上周苏若跟她说可能需要她帮忙把之前寄放在她家的物品寄回苏南。
这么多年,孤家寡人一个,东西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其中两箱秋冬的衣服暂时是用不上,而且过几个月她可能就回锦州了,主要是那几箱书,跟随她很多年,她过去人生三分之一时间吃喝拉撒睡,三分之一时间工作,剩下三分之一就是跟那些书度过的,里面除了看了很多年的旧书,还有刚买不久还没来得及看的新书,她回苏南只带了几本,原以为回家之后时间可能过得很快,写作时间都不一定够,哪知每天几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跟在锦州差不多,多出来的时间无处消磨,不出一周那几本书都快让她翻烂了。
江雯是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线上运营,经常出差各地见客户,最猛的时候一天去到四五个城市,早上还在海边工厂,晚上可能就在海拔几百米的山城酒庄,她们是三年前国庆在机场拿错行李时认识的,后来赶巧在一个商场逛街又碰上了,一来二往,又都在一个城市,没事约着一块吃吃饭,渐渐成了好朋友。
江雯是锦州本地人,有自己的房子,一个人住着小一百平米的两室一厅,用她自己的话说,舒服是舒服,但还是有点冷清,她休息时间又不固定,经常忘记打扫,东西丢的到处都是,想到要清理房子时,就头皮发麻,要是有个人一起住,她可能就不会这么随心所欲,所以上个月一听苏若退了租屋,立马诚邀她来同住,顺便监督带改造她,可惜被拒了,即便不收房租,苏若也住不了,她习惯一个人住,而且两个生活习惯不同的人住到一起可能会变成灾难,距离产生美,她不想破坏她们的关系。
这些也是有道理的,江雯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不做勉强,但还是想她来住几天,反正她房子都退了,重新找房子也需要时间,奈何苏若已经买了回家的票,江雯白眼差点没翻回来,最后苏若让搬家公司把几箱东西拉了过来,说她人不在,东西还在,可以睹物思人,江雯听了差点没掐死她。
苏若立马拿起手机,点开微信,想了想,回复:有三个箱子的表面贴了轻拿轻放的标识,明后天,你看哪天有时间,就把它们寄过来。
末了,她想到收件地址,肯定要寄来现在住的地方,于是飞快打下字:地址等下。
她还不知道这边的具体地址,但租房合同上有,昨天她用手机拍下了,退出微信界面,打开图库,点开那张照片,心里默读了一遍上面的地址,然后重新回到微信聊天框,快速编辑文字,点击发送。
那边江雯回复了一个“ok”,又问她什么时候回锦州。
苏若:暂时还不确定。
刚发送过去,她又打字:可能哪天说走就走,也可能就不走了。
江雯:那你最好永远都不要回来。
紧接着又发过来一个权律二生气的表情包。
苏若笑了下,回复:我尽量,你不要太想我。
做事说话向来正正经经的人竟说出这种带有撒娇意味的话,江雯盯着屏幕半天,以为自己看错了。
莫不是发生了什么天大的好事?江雯脑筋一转,即刻两拇指在屏幕上打字打到飞起:什么情况?你旁边有人?是别人拿你手机在跟我说话吗?我害怕,你别吓我啊。
吓她?要不要这么夸张,她不就说了句闺蜜之间正常都会说的话,有这么恐怖吗?
苏若自己倒没觉得什么,回复:旁边没人,一直都是我在跟你说话,早知道你这么害怕,我就不说后半句了,收回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