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县城人无语了。
什么叫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这一村人,有一个算一个,都不怕死啊。
张夫人拉长臭脸,无奈撤退:“走,先回去,等我告诉我姐夫,你们扣他女儿,要你们吃不了兜着走!”
乌泱泱一群搅屎棍终于滚了,孟知尧转身看向小仙姑,她长得是真水灵啊:“你是齐闰月吧?”
齐闰月点头:“是,里正姐姐认识我?”
“知道一些。”孟知尧提醒道,“既然选择来这里,就安安心心过日子,种种地,看看病,那种大宅院不适合你。”
后来女主就是因为回到了内宅里,奔小康的种田强文彻底变成了哀怨酸苦的宅斗虐文,孟知尧没看几章就弃了。
齐闰月抹了眼泪:“姐姐的大恩大德,妹妹会报答的。”
孟知尧想说,你别去开宅斗线,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了:“就这样吧,有事找邻居们,大家会帮你的。”
村民们纷纷响应:“对!对对,齐姑娘医术高超,你想留下来,我们求之不得。”
站久了,身上有些冷,孟知尧把外套穿回去:“没事的话,我就先回去了。”
“里正到我家吃午饭啊!”
“就来我家吧,我家今天炖肉呢。”
齐闰月:“里正姐姐就在我这里吃吧!”
没想到她这么受欢迎呢,孟知尧当然高兴,不过下午还要继续收拾院子,就一一婉拒了。
回家的途中,孟知尧有思考过关于这个世界的剧情线,她对剧情走向是否会有变动这事没有什么执念,走一步看一步,如果齐闰月最后妥协回家,她也不会拦着。
顶多,就是觉得有些可惜……
还是过好自己的日子最重要,小院子只是除了一圈草,就让孟知尧很有成就感了,要是种上菜地和花草树木,到时候就像住在童话插图里一样,那不得把她美死。
厨房的布局也很不错,橱柜和库房还是一个系列的,有条有理,东西也好找,不需要孟知尧改造。
储粮区有一个大开窗,通风良好,这种略微潮湿的天气下,也保证了空间内的干爽。
孟家没有地窖,但是有阁楼,阁楼比一楼更干爽些,从厨房就能爬上去,米面粮食就放在这里。
主粮总是要囤多,这里的习惯是把米面都分到不同的防潮罐子里,埋上几个处理过的花椒袋,再密封好。
吃完一罐,再开一罐,保证其它粮食不受潮和虫蛀。
孟知尧量了一人份的米,用鼎锅在三脚架上煮着,又出门到厨房边的李子树下修饰水井。
水井边的杂草清掉后,清爽整洁很多,想起库房里还有一套渴(kè)乌,孟知尧想拆了用来组一套自来水管。
渴乌的历史十分久远,在汉代就被农民用来远距离输水灌溉,又叫过山龙。
它的原理也很简单,就是虹吸。
拆一套渴乌不是难事,通管的组装密封才要动点脑子。
虽然对孟知尧来说有些累,但是她自我安慰道,改造都是从水电开始的,古代没有电,还省掉了一步呢。
是她孟阿Q赚到了。
这时候农村运水的管道就是竹管,全涂一层松脂,孟知尧做了试验,把一头浸入井下,另一端用火烧空气,把水压烧上来,不一会儿就出水了。
除此外,她还要做一个小水箱,接到浴室里——说起来,浴室也还需要改造的,改出一个适合她这个现代人更习惯的淋浴间。
淋浴比较适合懒人。
孟知尧列下待办事项后:累……
她正要大脑放空,忽然闻到一阵焦香,终于想起来一件事:“我的饭!”
鼎锅无辜地倒在一边,现在三脚架上是一口陶锅在轮值,孟知尧挖出一粒猪油在锅底化开,倒上早早洗好的葵菜,最后又炒了一个鸡蛋。
“嗯——”
油水充足,大户人家。
孟知尧对这个条件很满意了。
吃过午饭,到了她最不愿干的事,洗碗。
有洗洁精的时代她都不愿洗,更别提古代的山村了,好在她碗里的油也被米饭裹了干净,第一次洗出来的效果还算差强人意。
中午的太阳光最亮了,可惜没有什么温度,孟知尧悠哉悠哉进了屋,打算午睡一小会儿。
主屋和她现代农村的奶奶家老房子差不多,中间是堂屋,最里头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最多放张桌子,剩余的空地等收获时节堆放粮食。
堂屋左右开了四道门,一共是四个房间,孟知尧睡觉的地方是东前屋,南面和东面都有窗户。
这个房间对比她极简的现代卧室,陈设十分精致了,还有一个博古架,浮雕拔步床前拱门下的梳妆台对面不是衣柜,而是书桌,架上摆了许多杂书和文房四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