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中到现在,教杜莹的语文老师改过他的作文后,每次都会第一个就改他的,这也许是“传染病”。
实习老师也不例外,自从教了高三电子班后,对杜莹的印象很好,认为他有写作的天赋,改周记也是第一个改他的。
邝老师翻开了杜莹的周记。
第×周
是悲剧还是喜剧
——学《项链》有感
爱慕虚荣并非人的本性,社会上的浊流淹没了人们本来是纯洁的心,虚荣心埋没了善良正直。这是社会造成的?人为的?
学习《项链》一文,老师说路瓦栽夫人是生活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她爱慕虚荣,追求享乐。当现实不能满足她欲望时,她苦恼伤心,整日沉浸在梦一般的幻想中。很多文章也是这样评击。
我却不这样认为,路瓦栽夫人参加舞会出尽了风头,后来丢失了借来的项链,这爱慕虚荣毕竟是她的过去,是她生活中的昨天。而她后来十年艰辛的还责造就了她成为一个人,一个真正的人!
生活本来就不如意的,人生道路本来就是曲折的。生活是什么?人生是什么?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慨叹和议论、寻觅和挖掘过它的底蕴,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美妙而又令人困惑、迷惘的字眼。路瓦栽夫人丢失了项链,这是她生活的不幸,面对生活的困境足以使家破人亡,为了偿还三万六千法郎的责,她沉沦?她随落?不,她向生活发出了挑战,“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她就设法偿还。”这是在遭受挫折后表现出来的强者可贵的品质!
路瓦栽夫人不但下了决心,而且也毅然地行动起来。首先是“她辞退了女仆,迁移了住所,租赁了一个小阁楼住下。”这是她向生活挑战的第一步。十年劳动,十年艰辛。“她到水果店里,杂货店里,肉铺里,争价钱,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她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高声大地地说着话,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这使我想起下岗工人,他们迷茫过,但也像路瓦栽夫人一样地苦干,最后还是成功了。)这一切的一切,她奋斗了十年,在金钱万能的资本主义社会里,不难想象她是怎样度过的,债终于还清了。十年的艰辛改变了她那梦幻豪华生活的庸碌历史。人生的坐标在哪里?在十年磨练中,她塑造了一个自新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她找到了自已的坐标。是呀,劳动不但创造了财富,而且创造了人的本身!
十年后,佛来恩节夫人告诉路瓦栽夫人项链是假的,“于是她带着天真得意的神情笑了。”这一笑是悲观吗?不。如果她大叫一声“我的天啊!”这个人物形象是何等的悲观。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一些人,为了一点点的挫折而经受不起,从此沉沦下去,这是生活吗?这是
人生的真谛吗?
路瓦栽夫人,一个曾被生活捉弄过,又勇于自
新,勇于奋斗过的妇女,这是多么可贵。我不防设想一下佛来恩夫人知道真相后,把三万六千法郎中的三万五千五还给她(佛来恩夫人是贵妇人,她这样做是完全可能的,只用五百法郎就能买到真项链,这不是很值得吗?)路瓦栽夫人会怎样?即使佛来恩夫人不返还钱给她,她也会过得比以前好,经过了十年的努力,对曾经失去过生活的人将更懂得珍惜生活。这也不难看出一个小资产阶级妇女的一面,以前有过不光彩的乌点已成为过去,毕竟走上了自强的道路。
人们常说路瓦栽夫人的一生是悲剧。我不这样认为,她不过错了一次,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没有错的人。毛主席也说过:“人类总是要犯一些错误才能显出他们的正确。”她在失误中自强不息,创造了物质财富,创造了精神财富,这不值得高兴吗?悲从何来?
一个人在错了以后就一味沉沦,甚至埋没自己,或者在生活的道路上没有留下一点足音,自己的一生莫名其妙地过去,碌碌无为,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剧。
路瓦栽夫人的人生道路是悲剧还是喜剧?我可以说是喜剧。
邝老师看完,又看了一次,打了个“优”,并写下这样的评语:路瓦栽夫人本来人们说是“追求享乐”、“爱慕虚荣”,而在你的笔下却显出了她自强的女强人的一面。你不是人云亦云地评述一个人,能大胆地用反向思维,就像辨论赛一样,反方不一定没有道理,只要说得合情合理,人们是接受的,也会胜利的。
邝老师改完这篇周记,又翻了一下杜莹上星期写的《看小说随想》,这是陈老师批改的。有句话映入邝老师的眼帘:“我背叛了妈妈,背叛了老师,我也看起了小说来,原来我也是披着人皮的狼。”杜莹一针见血地说自己的不是,但他在论述中却怎样认真地看小说,小说给了自己文学财富,在看小说过程中认真地摘抄,读书笔记本叠了一本又一本,平时看看受益非浅。
邝老师把周记给了语文老师刘老师看,他也觉得杜莹这样认真地看小说,认真对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