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经年,忽还乡》⑥
没想到,秦阿嫂居然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琬儿真心觉得惊喜,紧走两步过来,亲热的,拉起这妇人的手。
“阿嫂还认得我阿?是我阿,令琬,小碗儿。”
阿嫂实在不敢置信,又笑又哭,又惊又喜,挤成一个‘尴尬’的表情,僵在脸上了。
“没变,没变,还和小时候一样,一样那么漂亮,那么爱笑。就是有点太瘦了罢?”
秦阿嫂眼泪汪汪的,不住上下打量着琬儿。
“早就听说姑娘回来了,民妇就想着阿,姑娘,也许还能惦记我这口云吞呢。”
“要不,我现在去奉吉楼做面案了,平日这摊子,都是那不成器的石头小子打理了。听说您回来了,我才和酒楼请假不去了,没成想,姑娘您真来了!”
“大家都说,您生病了?”
“前几天,大姑太太来过一次,说您已经痊愈了,就是还得吃药,慢慢调理一段时间。”
“就是一点风寒,已经全好了。”
琬儿看看灶台后边的少年。
“但,石头都能自己掌勺了阿?真厉害,随阿嫂,又聪明又踏实。”
提起儿子,秦阿嫂笑得更开心了。
“大了,懂事了。这不,今年春天,就有媒婆自己找上门来了,说定了城外河东村的一家姑娘。”
“家里清白淳朴,姑娘更是出名的能干孝顺,人也长得水灵。”
“家里的房子,也已经翻修得差不多了,等后年,丫头一及笄,就能结婚了。”
秦阿嫂,擦擦眼角的眼泪。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娶了媳妇,我这心里的一块儿大石头,就算落地了。”
这边儿说着话,灶间的热水已经烧开了。
石头,不知从那儿‘变’出一条雪白的汗巾子,投了热水,仔仔细细,干干净净,把那张桌子擦了三遍。
才过来,请燕暻和琬儿落座。
刚才,点阳春面的两个读书人,也有眼色,主动端着碗,站到碗柜那儿吃去了。给庄荣他们,又空出来一张桌子。
“哎呦,真是谢谢二位秀才公了,石头,快,快给搬两个小凳。”
“再给装两碟小菜,炸一盘云吞。今儿,算我请的。”
“不用不用,这怎么好意思。”
阿嫂哈哈笑着。
“是我不好意思才对。”
“今天,我家大姑娘来了,我高兴。送,每桌都送一碟小菜,一盘炸云吞!”
她忙着又招呼庄荣几个人。
“这几位小爷们,来,这张桌子。”
这时,素瑾洗好碗筷,沏得了茶,给秦阿嫂也倒了一杯。
“嫂子坐下说话罢。”
秦阿嫂这才激灵一下,一拍大腿。
“光顾高兴,都高兴糊涂了!阿嫂,阿嫂的,民妇哪当得起呦!”
“我这个厚脸皮,还答应了半天!”
琬儿微微一笑,并没有改口。
“这么多年没见,阿嫂的模样,倒是一点儿没变,一点儿没见老,性格也还是那么爽利,热情。”
秦阿嫂笑得见眉不见眼。
“老了,咋不老呢,头发都白了。”
“倒是姑娘您,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不是那双眼睛,民妇都不敢认了。”
“我这小摊子,还就是那老几样,您看看,和,和……”
她眼睛转转,合计了一下。
“和公子想吃点什么?有没有忌口阿?”
琬儿赶紧摇头。
“天天喝药,喝的我眼睛都蓝了,还忌口阿。”
“一碗菜肉云吞面,一碗虾肉云吞面,再来一碗麻酱拌阳春面,多加酸萝卜。”
秦阿嫂边往灶台走,边笑着道:
“得嘞,我给姑娘公子,包两碗大个儿的。”
庄荣几个人,也各点了一碗云吞面。
不过盏茶功夫,大阿嫂,就端着两海碗云吞面出来了。
“来了来了!刚出锅的云吞面,您这碗瓷儿薄,不隔热,姑娘公子可小心烫阿!”
“先吃着,我再给包。”
大阿嫂这边儿,负责包和煮,石头负责端着托盘,给庄荣和素瑾他们上面。
“新出锅的大馅云吞,小心烫。”
琬儿也招呼他们。
“快尝尝。难得出一次门,就别拘着了。保准你们在京都吃不到。”
“闻着就鲜。”
素瑾用勺子喝了口汤。
“嫂子,您这汤也太清鲜,太好喝了罢?”
秦阿嫂,颇感自豪地抬起头,用围裙抹抹汗。
“好吃,小大姐,就多吃,不够再添,云吞管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