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和议,楚宁决定派出东子去做这件事。
东子此人胆识过人,遇到紧急情况,绝不心慈手软,是个狠角色。
另外又在京北大营叫来了几个忠实可靠的侍卫,把铜雀楼看护起来。
当然这些人都是穿着普通平民衣服,从外貌上看起来,也完全看不出他们的身份。
现在楚宁的一举一动都在康王的监视中,有些事,他就不太好自己亲手去做。
现在公孙伯马来了,铜雀楼作为他在京都打造的最大情报机构站,就可以交到公孙伯马手中。
要知道,去年王潜和马钰领军北上的时候,王潜便让马钰把手里的情报系全部交给了楚宁在打理。
现在楚宁必须要在最短时间内,将京都各处情报多汇集到一起。
临到傍晚时分,关于各处的情报便已经整理出来。
楚宁和公孙伯马一起看了起来。
现在朝廷里关于高丽使团被刺杀一案分成了两种态度,以康王为首的认为应该加大追查力度,尽快将刺客逮捕归案,在他们看来,番邦使者在京都遇害,是对唐国朝廷颜面的侮辱。
而以余天正为首的一派官员们则认为,对方死的只是高丽普通老百姓,根本就未经唐国朝廷官方承认的,何来什么高丽使者的说法。
因而唐国朝廷根本不需兴师动众的去追查刺客,这完全是浪费朝廷的人力和财力。
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深层含义代表的却是对死去高丽人的身份认可。
而在皇帝李贤来看,这显然也更赞成左相余天正的看法,朝廷承认的高丽国王乃是李平成,只有李平成派出的人才能够称之为使者,现在死的只是平民,如此而已。
至于受伤的高丽人,唐国朝廷只是出于人道主义,派遣大夫给他们医治便是不错了。
可接下来,就有户部尚书杨介和上书请奏,现在高丽国王李平成已被大将军王昭推翻,朝廷不如顺水推舟,就此承认王昭的合法地位,给封号。
吏部右侍郎汪缙、工部尚书胡广等人纷纷附和。
而左相余天正当先提出反对,给出的反对理由也是十分有理有据,在余天正看来,王昭这是以下犯上,所行之事乃是谋逆,完全违背了儒家礼法,若是这样的人也能得到封号,天下必将大乱矣!
御史大夫孙俊和刑部尚书李冠阳也对此上书附和余天正,认为唐国朝廷若是承认了王昭,无疑是开了历史的先河,谁做出这样的人,谁将是历史的罪人。
兵部尚书马常波也上书请奏,认为王昭乃有谋逆之心,以下犯上,还敢自称摄政王,行僭越之事这样的贼人不但不应该得到册封,还应该发兵征讨,扶持李平成子嗣复归高丽王。
这一次,支持左相余天正的人远远超出了康王一派,加之皇帝的心思很明确,根本也不愿意承认王昭,就差直接说出,此人就是白眼狼了。
所以对于铜雀楼刺杀一案的追查,几乎便没有再投入任何兵力。
情报看到最后,竟然还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
就是此次王昭派出的高丽主使居然已经死了,也就意味着王昭想要请求唐国朝廷册封的事,根本无法进行下去。
即便等到王昭再次派出使者入京,一来一回,也得是小半年后的事了。
有了这个时间差,楚宁已经可以脱身京都了。
现在楚宁唯一担忧的事,就是李敏哲千万别给康王的人抓住了。
正当楚宁忧心的时候,东子回来了,还总算让他找到了李敏哲。
他们在灵台小镇搜寻了一个下午,派出了不少人秘密打探,也没有一点消息。
最后东子直接让大家伙去查,近来有哪些陌生人进入灵台小镇,等到要入夜了,才查到了李敏哲的行踪,根据楚宁交代的话,东子当即判断此人便是李敏哲。
于是上前接头,最初对方根本不承认,直到东子提及了李幽若,并表示他妹妹就在铜雀楼里养伤,但对方还是死活不肯承认。
直到东子最后拿出了李幽若给的吊坠,对方才算承认。
赶在宵禁前,东子便把人秘密带回了京都。
李敏哲一见到楚宁,便是纳头大拜:“多谢楚大人救我兄妹二人!”
楚宁将他搀了起来,招呼他坐下说话。
短短两天时间东躲西藏,让李敏哲脸色显得十分憔悴。
他们兄妹二人,是在李平成登基国王时,便送到京都来做人质的。
为了拉拢唐国朝廷,李平成还把长女嫁给了武安侯王潜做正室,可如今王潜下狱,李平成殒命,三个儿女命运都是多难。
难免不让人感到唏嘘不已。
楚宁别多客气,索性把自己得到的情报,事关唐国朝廷对此次刺杀事件的消息都给他一一说了。
李敏哲听闻后,感到十分不解,他没想到唐国朝廷居然没有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