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嫁娶之事,当天里的婚宴其实是开两场的,一处是在新郎处,新郎那边儿的亲眷,还有新娘这边儿的亲眷也会跟着过去吃一顿,另一处就是在新娘处,新娘家并不是所有的亲人都能直接到新郎家中吃席,便也要在新娘家开一处,热闹热闹。
也可看做是新娘家的家宴,基本上都是自家的亲朋好友。
但这件事,并非绝对。
宋夫人一手操办婚事,忙得顾不上跟宋婉多说两句话,满心都在惦记宋如,宋如倒是还急着宋婉担心的事情,盖上红盖头前,还特意把人叫到跟前说了一番话。
“……我让春纤去打听了,她们说的事儿,其实……”
宋如似有难以启齿之处,看了宋婉一眼,宋婉忙晃了晃她的胳膊催促:“姐姐快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知道了也让我心安几分。”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就是……”宋如依旧吞吞吐吐,看她模样,倒不似宋婉之前想的那么夸张的换亲之事,那又是什么,让她这般难以开口。
宋如看着宋婉一叹,目光也有些复杂:“咱们姐妹之中,眼看着你是嫁得最好的……”
宋家这一代,除宋如外,还有一个嫡女,是大房的嫡长女宋娴,她是庶出的嫡出,又因是庶长子的嫡女,宋老太爷也看重这个孙女,给她安排的婚事的时候免不了多方考量,还让宋老太太也帮忙操心了一下,她给了个人选,是勋贵那边儿的,被大夫人所不喜。
说起来也是一笔糊涂账,宋大老爷当年要定亲的时候,老太太那边儿给出的人选就是如今三房的宋夫人,有意让自己娘家出个人成为长子媳妇,一来有她照应,不至于受委屈,二来也能收拢庶长子这颗心,不至于愈发外道。
宋老太爷也有这方面的倾向,八成是在老太太那里留了准话,结果跟大老爷谈过之后,不知道怎么又改了主意,以“老大以后是要当文官”的说法,给他找了个文官之女,算是借助一下岳父的力量。
结果这位岳父颇为不给力,婚事才成,他就直接犯了事儿,被流放了,这一下,大夫人的娘家就成了拖累,后来娘家也不是一蹶不振,只没回到望京,在地方上当小官了。
逢年过节,能够送来一些地方特产罢了。
许是因为说亲被驳回,老太太对这位大老爷是彻底冷了心,到了孙女这里,宋老太爷又让她操心人选,她想着孙女请安尽孝也不曾懈怠,算是承欢膝下,便心软了,又给了一个人选。
老太太是勋贵出身,日常来往,虽然因为老太爷的缘故,多了些文官家的夫人,但归根到底,还是勋贵那一脉跟她最亲,也是她了解最多的,加上大夫人地旧事,她的意思就是说与其选那些可能获罪的文官,不如选个勋贵,起码富贵不愁,没什么风险。
大夏的武官制度还不错,立功升爵,爵位到了一定地步就自动上交兵权,担任闲职,这等人家,只要不去谋反,一辈子的富贵总是能够保证的。
想法不错,老太太也是真的好意,为了避嫌,怕大夫人不乐意,也是旧事阴影,她提供的人选都是李家的,而是勋贵之中另一个优秀子弟。
结果呢?
她这边儿的意思才显露出来,那边儿大夫人就极为强硬地表示已经跟自家兄弟说好了,以后她女儿就嫁回去,给兄弟的儿子当妻子,这表哥表妹的,似乎也是古时常有的婚姻搭配。
但问题是,别人家的表哥表妹,至少也有几分青梅竹马的情分,这位倒好,远在万里,不知人鬼,只是从书信知道一二,就能直接托付女儿终身了?
对女儿,也不知道是爱还是不爱,反正对弟弟是真爱了。
大夫人就像是二房的李姨娘一样,不顾女儿幸福,单纯就是为了“扶弟”?
大夫人闹的这一出“私下定婚”真的是把老太太给气到了,就连老太爷都被她一句“古来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给撅了个倒仰,听听,听听,“父母”“媒妁”,可是不需要祖父母来决定的。
老太爷气得狠了,也没顾忌宋娴在场,直接问她:“你也是这么看的?”
宋娴不知道是被大夫人灌了什么迷汤,还是干脆被洗了脑,竟是只犹豫了一下,像是被老太爷那赤眉瞪眼的样子吓到了,之后就低眉顺眼来一句“娴儿全听父母的。”
听起来是恭顺孝顺,可这是“父母”,不是“祖父母”,一下子,老太爷的心都凉了。
他也不是非要认可老太太给的人选,他其实还没做好决定,但宋娴这般表态,显然,她更信任的是母亲,而非祖父母。
老太爷没再说什么,摆摆手就走了,那之后就再没理会过宋娴的婚事。
因当时大夫人的娘家人还在外地挣扎,宋娴这桩婚事属于远嫁,许是觉得一家人的关系,来迎亲的那些人不过是庶子带着几个奴仆,准备的东西也不全,还真看不出有多重视大夫人,以及她的女儿。
又是外地,三日回门自然是没有了,连大夫人也只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