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婚(1 / 2)

林知水听说了安和的作为,他有点意外,但依然不慌。

甚至觉得,公主既然想要,那就给她算了。几百个人而已,充当她卫队即可,就当是她的亡夫留给她的礼物。

于是,他撺掇平康帝答应了安和的要求。

安和写信感谢他,并且在信里抱怨陆芸熙“胡搞瞎扯”。

林知水只回复了前半段,没有理会后半段的抱怨。因为陆芸熙的态度代表了朝堂上大部分人,甚至平康帝本人的态度。

秦昭的平西军明明是国库出资供养,但却带着强烈的“私军”的特性。这支军队只认秦昭一个人……兵士可以恐惧,爱戴他们的长官,但不能崇拜。一旦他们不认虎符,只认人,那他们就无法存在了。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以前的东盛从来没有哪支军队,在接管中出问题,偏陆芸熙接管平西军就各种出乱子。

平康帝的想法不为人知,但林知水能够猜到:外战可以败,但秦昭必须死。

秦昭从一开始就无法善终,不过先有太元长公主开路,后有首辅徐继芳清道,所以风光一时罢了。

后来,他又听说安和带人去了战场,竟然还赢了!她把西齐的小郡王射死了。

林知水终于意识到问题有点严重。

安和大概不明白,平康帝对她一再的纵容,难道是因为她有才能?不是,是因为她是个“女儿”罢了。

平康帝上位后,半个月杀死了五个兄弟,后来又一天内圈禁了自己三个皇子。他优待姐姐太元长公主,爱护自己生的一堆公主,不过是想掩盖一下自己血腥暴戾的形象,贴一张“仁爱”的假面而已。

但如果安和继续“努力”下去,开始“务实”,有了自己的“影响力”,那她跟皇子还有什么区别。她只会成为平康帝下一个打击镇压的对象。

是秦昭的错,他蛊惑了公主,让她放弃了原本的花路,去走一条险途。

当初的太元长公主为了避免自己要去和亲的命运,一边自暴自弃一边全方位挣扎,几乎把半个朝堂的男人拉上了床榻,发展成了情人,但又能如何?真正事发,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她出力,最多假惺惺安慰几句为她多争取点嫁妆罢了。

利益面前,人人都是另一副嘴脸。

情谊?哪有什么情谊。

若安和再继续发挥,她很快就会见识到来自平康帝“父皇的宠爱”。

林知水这回有点慌……但他还没有认真的慌上一慌,平康帝就先出手了。

平康帝接连下诏书给安和公主,表达自己的“慈悲和怜悯”,安和所得财宝封赏越来越多。

失去了丈夫,年轻守寡的女子总是可怜的——就这样酝酿一段时间后,平康帝又大张旗鼓给她选驸马,同时派人去元城接安和。

要务必,尽快,把她接回来。

安和并没有对抗圣旨和使者的勇气,况且她的父亲是那样的“爱”她,所有公主皇子都没有的,独一份的优待,全朝堂甚至全天下都知道的“荣宠”,让她一点轻微的反抗,都显得很作和很不识好歹。

于是,她只好回来嫁人。

于是,被顺理成章的“荣养”。

她放下刀剑,解除职权,回到京城阔达华丽的院落,第二次当了新娘。

她的父亲给她准备了好几个儿郎让她选,她毫不犹豫的选了林知水。

平康帝:“你是不是觉得他没有家世背景,婚后管不住你?”

安和笑了笑,眨眨眼道:“父皇说哪里话,我分明看上他长得漂亮。”

安和对这场婚事始终没有太大代入感,仿佛自己只是戏台上一个角色,在演绎大家喜闻乐见的故事。

在宾客盈门的盛大热闹里,她无法扼制的回忆起与秦昭成婚的情形。

梳头嬷嬷夸她风情万种,不可逼视,从未见过再嫁的女郎还有这番动人模样。安和只是微笑。

当年的她举止畏缩,腼腆羞弱,成婚当日,只觉自己从发丝的香膏到鞋底的宝石无一不精致完美,除了她自己本身。然而腔子里那颗心是欢喜的,好似有一根线系着风筝,风吹着,不断往上飞,飞到天空,落到秦昭身边去。

那一天,嬷嬷给她擦了很多粉,用来掩盖眼底的乌青,因为她激动的辗转反侧,三日无法入睡。

现在她从众人眼中,看到了惊艳和赞叹,明白自己轻而易举的炫人眼目,然而情绪却始终是晨起半温的豆浆,不冷不热,不放糖的那种。

梳头嬷嬷笑着恭维公主好静气,大喜的日子也不见波澜,又道驸马是个极会用心的人,只怕大半个京城的贵人都被请上门了。

话里话外跟秦昭当年席面都坐不满的惨状形成强烈对比。

安和半垂着眼帘,无动于衷。

当初因为暖阁一辙,好事变丑事。不论是用“呆公主”搪塞功臣,还是薄待呆女将其远嫁的名声,平康帝都不想要。他甚

最新小说: 人在隋唐:从合成词条开始无敌 惨遭换嫁?她被病弱权臣掐腰娇宠 妄夺春闺 试婚丫鬟她过分柔媚 四合院:天天美食馋死众禽兽 权宠医妃:腹黑王爷求贴贴 庶女又软又娇,禁欲摄政王溺宠无度 鸠占鹊巢?替嫁王妃她不好惹! 镇龙棺,阎王命 异世濒危兽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