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个人出去后对着外面的村民不知说了什么,过了一会儿外面村民渐渐散开了。
有几个明显能看出不大情愿,但最后还是离开了。
半个小时后,考试结束。
所有应聘人员把考卷交了上来,苏舸将卷子收拢在一起,拿去交给了盛启晖。
“刚刚外面怎么了?是村民过来闹事吗?”
苏舸大概听盛启晖提起过,说是杨安村有一部分村民对这次招聘不满,有人挑刺要闹到厂里来。
盛启晖接过卷子,“那些人是来闹事的,不过好在都劝走了,没发生啥大事。”
苏舸好奇,“你是怎么劝走的?我看杨副厂长领着几个村民进了车间。”
盛启晖微微一笑,“他们不是反对我们招聘卡学历么,我就让他们出几个人,跟着杨副厂长去车间看看新买的那条生产线,顺便读一读说明书。我告诉他们,只要能按照说明书操作仪器,可以不看学历,破格录取。”
“原来如此。”
苏舸总算明白了,难怪那些人从车间里出来,一个个蔫头耷脑的。
生产线的说明书,没有高中以上学历根本看不明白,自家老公这招可够狠的,兵不血刃就把事情解决了。
苏舸拄着下巴,调侃道:“老奸巨猾。”
盛启晖好笑地看着她,“这就老奸巨猾了?”
“怎么?莫不是你还有更狡猾的一面没被我看到?”
盛启晖煞有介事地道:“是啊,以后一定让我媳妇见识见识。”
一看他就是在胡扯八道,苏舸自然不上当。
笑着呸了一声,苏舸问:“来考试的这些人,有几个底子挺好的,我都放在最上面了,你看看吧。”
盛启晖拿过卷子大致浏览一遍,确实最上面的那几张答得最完整,能看出基础很扎实。
考试卷是盛启晖出的,也由他来批改。
报名的人很多,厚厚一沓试卷一时半会儿批改不完,盛启晖带上卷子打算回家批。
回去路上,苏舸看着两边田间绿油油的麦田,心情不由大好。
时不时地来乡下逛逛,挺不错的。
盛启晖在前面骑着自行车,居然还能留意到苏舸的视线。
“喜欢这些农田?”
“挺喜欢的,风吹过去麦浪荡漾,看着心情好。”
“要不,咱们也在农村买个房子,以后想过来,可以去住几天。”
“可以呀。”
顺着他的话答完,苏舸突然觉得不对,“等会儿,农村的房子现在能买卖吗?”
“现在还不能,但也许以后能呢。”
苏舸忽地想到一件事。
包括杨安村、田家村在内的这些邻近滨江市的农村,在九十年代末,都会慢慢划归滨江市管辖。
并且这一片还会被开发为工业园区,有很多大型企业都会在这里建厂。
如果过两年能有机会买下这边的土地,等开发时直接就能大赚一笔。
不过就像盛启晖说的,现在农村土地还不能买卖,只能等着以后有机会了。
杨安农机厂最终按照考试成绩,招进前二十名应聘者。
这二十个人得到消息,高兴极了,可谓是举家欢庆。
村里先前闹事的那些人,对这二十个人则是羡慕嫉妒恨。
但再羡慕也没用,生产线说明书对他们来说跟天书一样,不要说看懂了,那些字组在一起都不知道是啥意思。
毕竟闹事村民里大部分都是文盲,其他有文化的也不过高小毕业,能认识几个大字而已。
他们一个个后悔不已,早知今日,当初组建厂子时他们就该加入的。
可惜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盛启晖先安排二十个人培训,之后分配到各个部门。
孙卫民手下分到两个,周小康也分到两个。
剩下的都进了车间,负责新生产线的操作。
杨今普对新招聘来的这些人满意得不得了,果然学历高就是好,学起新东西来特别快,有脑子灵的看一遍就会,其他人看个两三遍,也都学会了。
时间飞逝而过,津市纺织厂上市了夏季新品——夏凉被。
这款夏凉被苏舸着实下了不少功夫,亲自跑了好几趟津市,挑选面料,到生产线监督生产,对成品质量进行控制……
对她的到来,朱厂长是举双手欢迎,并安排了专人陪同,负责苏舸在厂里的一切活动。
夏凉被终于上市时,苏舸对生产流程也差不多了解透了。
这些生产流程课本上学过,但纸上谈兵和实际操作是完全不同的。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夏凉被作为新品,一经推上市场立刻受到广大老百姓的欢迎,在津市刮起了一阵购买夏凉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