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的进修生活就这样开始了,课程内容十分丰富,时间也非常紧,周日休息。周六下午原则上没课,但小赵老师有时会安排临时团支部活动。
学校的位置应该算是郊区了,每天上学放学都需要一个多小时,学校提供住宿,但天晴还是选择每天挤公交回家。她不能让老妈天天一个人在家。况且,每天还要和妈妈汇报学习心得呢。
在这里结识了很多新朋友,知道了天南海北很多风土人情。尤其跟邻桌的杨颖大姐很聊得来,已经像老朋友一样了。
每天上午都是上色操作课,从分析照片开始,到操作演示,然后大家按老师要求做同样的片,课由郝师傅和沈老师分别上,但判作业和作业讲评都是沈老师。
沈老师和郝师傅的操作手法确实不一样,郝师傅干起活来,动作娴熟,轻柔细致。看他操作如沐春风细雨。
沈老师操作时动作快捷果断,胸有成竹,看沈老师干活,有一种目不暇接的酣畅淋漓。
郝师傅做完的片,色彩鲜艳,影调丰富细腻,层次过渡自然,像天然彩色片一样真实感人。
沈老师做完的片,色彩变化丰富,立体感强,画面上总能营造出新的意境。艺术感强烈。
同学当中有人注意到了两位老师的不同风格,时常会有些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沈老师一直鼓励大家打实基本功,做出自己风格。
每周六上午的素描课是小赵老师上。这是天晴非常喜欢的课,画过两次以后,再去看照片上的明暗变化,对光源光位形成的层次影调的更准确。
所有理论课都安排在下午,包括摄影发展史、美学欣赏、技术理论、色彩、构图,以及各工种操作基础及质量标准。
天晴每天回家后都要整理笔记,有些没闹明白的还要查资料,找参考书,日子过得紧张而充实。
同学们都给予了很高热情的,是那些学习阶段讨论会。大家都畅所欲言,有时争得面红耳赤,有人引经据典,有人翻书找答案。真正的学术之争,让天晴痴迷其中。
再有就是每周一次的作品交流展示,照片把教室的墙都挂满,同学们互相观摩、互相切磋。再加上老师点评。看了大家的作品就知道,班里高手如林。天晴再不敢轻视任何小事
这期间的悠闲时刻也特别令人难忘,那就是放学时若赶上沈老师下班,她们会结伴穿过一条安静的小街,走到公交车站。一路上俩人相谈甚欢,好不惬意。
让天晴印象深刻的谈话有这样几次,一次是沈老师谈到郝师傅:
“我们俩是同学啊!同一年从上海美院毕业,那时不好找工作,自己开画展又开不起。他就开始给照相馆做照片上色,忙不过来时我也帮忙做,一来二去这事就做成长期的了。
他要来北京,我也就跟来了。其实我当时有个进美专做老师的机会,可是就那么放弃了。你是不是觉得沈老师很没出息啊?”
“哪能啊? 羡慕死了。志同道合,比翼双飞,天造地设。”天晴笑着,“都不知道怎么形容了。”
“其实我们俩有很多不同, 我比较开朗,他内向,尤其是我们对照片上色的理解和处理方式有分歧,我认为,既然是用颜色对照片做加工,那就应该把它看成是一个色彩创作的过程,上完色的照片应该是介于绘画效果和照片效果之间的新的品种。
他不这么认为,他说不管怎么加工不能改变照片的属性。我们俩抬杠,他说不过我,可是他拧,我也说不服他。
“后来我们只好不说这事,他干他的,我干我的。但是这两年,我发现他的观点有所改变,当然他不会跟我承认,我呢也不会去问他。
“他开始鼓励洪刚来找我请教,对洪刚油画风格的作品也大加赞赏。这回你们橱窗里的片我去看过,真是不错。
“天晴,我以一个过来人身份跟你讲,能找到一个可以托付一生的人很难,不要过分计较有什么不一致,只要心是连在一起的,什么矛盾都能化解。
“提醒你哟,一但发现所爱,就不要错过,为他牺牲一点自己的小目标小利益也值得。”
天晴听完这番话,心里什么地方被触动了,只剩点头,不知说什么。
另一次是沈老师谈到马洪刚和冯翀:
“洪刚上学时可淘了。尤其他和冯翀凑到一块,好多老师都头疼。但是他们不浑闹,专业课都学的很好。
“冯翀是出了名的贫嘴,你说他两句,他能解释二十句。马洪刚主意多,有时候老师绕不过他,班里好多淘气学生都听他的。他们俩住一个宿舍上下铺,好的一个人似的。
“我给你讲这么一件事啊。这是当年学校发生过的一个小案件,可一直没破案,你分析一下会是谁干的。
“那时工宣队已经进校,学生们也该毕业分配了,可分配方案一直没下来,所以他们每天还得到校。学校也没安排什么正式课,每天就是学语录,读报纸。工宣队长反对学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