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誉的多。这连鸿续,就是一个人才,他不到三十就已经是二榜进士出身,本是南州知州,却因为一件案子没断好,被上官责问而革职。其实,朕问了田瑞恒了。那个案子,因为事涉老八的门人,明明是他的门人贪墨人家的田产,但因为契约都有了,所以没法判那家人赢。那家人有个烈性的男子,就一头撞死在了大堂上。连鸿续深受震动,多方查证,最后用了逼供的方式才还了那家人一个公道,但得罪了老八,所以之后上官在考评时候,说他审案手段酷烈。后来,有李姓两兄弟去他的衙门打官司,说是要分田,但都不愿养活老娘。他一气之下,就将田产都判给了那个老母亲的内侄,内侄答应为那个老人养老送终。于是,这李姓两兄弟上告,最后他就此给上官革职了。这样的人才,一闲置就是十多年。田瑞恒上任南州巡抚后,为朕举荐了两个人,他就是其中之一。朕在正和元年,见了这个连鸿续。文采出众,秉性直率,敢于任事。现在朕将他派到福建做道台,让他管理海运征税之事,他干得很好!”
皇后见皇帝如此高兴,也笑着说道:“对于历朝历代而言,人才任用都是要事。开始,人们想到的法子是举荐,后来想到世袭,再后来用了科举的法子,如今你又想到一条法子,就是从被革职的官员中再筛查一遍,看看有没有人才可以简拔。其实,关于科举,我有点浅见,要和你说。”
“你说吧,我听着。”皇帝笑道。
“科举,也就是一种文官选拔考试制度。目前,考的主要是文章,看得是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考核这个能力,主要是因为官员外放,都离朝廷较远,只有文笔流利,才能将事情呈报清楚。但事实上,这样选出的人或许叙述事情的能力都可以,但实际的工作能力可能并不好。倒不如改一下考试内容和考核方式。
第一,分类考试。比如,需要断案的职位,则考试的时候,给予实际案例,让其给出判断。这样的人需要有明锐的观察力,良好的逻辑推断力,还有对于目前刑律的熟悉。比如,需要征收税收的职位,则考试的时候,给出一部分账册,作为考试内容。让其根据账册情况,来判断往年税收情况,以及制定今年的税收情况,还有考该职位的人应该熟悉当地民情、商情。说到底,就是要考察他们实际办事的能力。
第二,设立实习见习期。有些职位,需要新人有个熟悉工作的时间周期。这个期间不算正式录用,俸禄会略低于正式录用,但给予学习机会。并且在学习实习期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者成绩优异,给予嘉奖升迁,考核成绩一般的,予以转正留用,考核不合格的,给予革职或转岗。
第三,对各个官员岗位,做出岗位说明和胜任力模型,进行数字管理。岗位说明,即说明岗位的职责,还有汇报对象是谁,下属几人。比如,每个岗位的日常具体事务有哪些,有多少条。临时督办的事务有哪些,有多少条。该在什么时间点完成任务,该向谁汇报哪项工作,多少日必须汇报一次。而上级该在多久时间内必须给予回复。一旦列明工作职责,则不能互相推诿。而且,可以让新上任的人员快速上手。胜任力模型,则是从之前任职的官员身上找优点和缺点,进行汇总。比如,一个知县,做得好的应该是如何的,做得不好的是怎样的,进行总结。一个知县必须具有的品质是什么?比如,汇报工作的能力,总分是10分的话,也许他的能力需要8分。比如,体恤民情,处理工作的能力,总分是10分的话,也许他的工作能力需要的是7分。比如,执行朝廷政策的能力,总分是10分的话,也许他的能力需要的是9分。比如,在黄河边上的县城做官,需要的就是懂得治河能力的官员,这是必须有的胜任力。那么治理河道能力,就要打分。以10分为例,在黄河边的县城,需要的治河能力,必须要8分以上。而在远离河岸的地方为官,那么这项能力可以不做要求。比如,在沿海的县城做官,需要的就是缉捕海盗的能力。那么缉捕盗匪的能力也必须进行打分管理。
第四,直接管理百姓。我觉得,朝廷的官员,应该真正渗透到基层的工作中。目前朝廷派的官员,只是渗透到了县城这一级。但真正和百姓们发生联系的本不是这些官员,而是他们手下的办事小吏。这些人构成复杂,有的是知县亲眷,有的是当地有点声望的人,也有的就是地痞无赖。我认为朝廷应该和基层真正相连,在每个村、镇设立工作人员。这些人员也纳入朝廷考核体系,好的可以升迁,不好的就罢免。不要让体制外的人,成为真正的实权人物。这样对朝廷的统治没好处。百姓并不了解皇帝是怎样的人,但他知道管理他的官吏是怎样的人,这些人作恶,激情民变,最后要收拾残局了,还是要朝廷出面,派兵花钱。也就是说,地方治理不好,直接损害是大洪的统治根基。
以上,是我目前可以想到的一些内容,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具体怎么办,你还要找人来好好议议。”
秦真看着眼前的皇后,心中惊异无比,“我原来一直都不晓得,你的才干远比现任的吏部尚书出众得多了!把你留在后宫里,真是太可惜你的这番才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