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走进校园
第二篇校园春秋
第十七章一块手表
他上初二那年的秋季,学校安排他们同学们去支农劳动。
这一天清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穿上胶底鞋,带上大草帽,背上军用水壶,拿上镰刀,和同学们到学校集合。
他们学校秋收支农劳动的队伍,迎着东方的鱼肚白光,出发了。
师生们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沿着通往三坪的乡村间的大路,向东前进。
碰见的人们都驻足观看,目送他们走过。
穿过四五个村庄,穿过两三道河沟,穿过荒滩,向前行进。师生们都走的大汗淋漓了。
经过整整少半天的急行军,走了近二十里路,师生们都挥汗如雨,他和全校的师生们终于爬上了三坪。
再看师生们,个个是汗流浃背,头上热气腾腾,脸红得赛过了抹胭脂,都是气喘吁吁的。
全爬上坪来,就近坐到田埂上休息。
这三坪在他们乡的东面,离他们村相隔四五个村庄的北面群山边上,有大坪、中坪和小坪,三坪相连,像三个穿在一起的绿色宝珠,镶嵌在黄河岸边的群山之中。
回头望一望坪下面,黄河如一条玉带一样飘落到了河谷中。依稀可见的村落中的房屋,像珍珠一样的撒在两岸的河谷与群山之间。无论是大道小路,仿佛就是叶子上的叶脉,从大道两边辐射出许多小路。河川里的田野,就像是若大的一个棋盘,网状的方格里有绿色的,也有黄色的,更多的是白色。
欣赏完了坪下面的景色,转身走上一个小土包,看一看坪上这边。
眼前是一片片成熟了秋田,那黄的发了白的苞谷,好像保卫祖国的人民军队,排列整齐,等待他们的检阅,个个就似紧握钢枪的解放军战士,有的腰间还插把小□□呢,那散着穗儿的成熟了的高粱,好像阳光下火红的笑脸,随秋风轻轻摇动,叶子之间摩擦发出“嚓嚓”的响声,仿佛是它们笑着点头鼓掌,欢迎他们的到来。
他被这大好的景色迷住了。
“愣着干什么,开始劳动了。”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老师招呼他们开始干活了。
他和师生们钻进地里,没有拿镰刀的掰苞谷,拿镰刀的割高粱。
大家争先恐后,你追我赶,干得热火朝天。
到了太阳快下山时,秋收任务全部完成了。
他约了本队的几个同班同学,来到本生产队的三坪副业队找他哥哥。
见到了他哥哥,他哥哥一脸的不高兴,他哥哥打来了一份菜和两份饭,他哥哥让他先吃,自己出去有事。
大灶的饭他第一次吃,虽然是苞谷面撒饭,就着素炒的大白菜,但他好奇,他兴奋,他也确实劳动饿了,在屋里站着就吃,吃得很香很快,不知不觉就把菜吃得剩下不多了。
这时他哥哥很生气的样子,从外面进来,看到被我吃得差不多快完了的菜,瞪圆眼睛,抬起右手甩过来,只听“啪”的一声。
他感觉眼冒金星,左脸特别的痛疼。赶紧放下了碗筷。
他哭着走出了屋。
回到家里,他向母亲说了这件事,他母亲先是气愤的骂道:“这个挨刀的老大,手也太狠了点”,后又心疼的对他说:“你哥回来时,我好好骂一顿他”。
这是个星期天,他和他们班的宋志森,几个同班同学,到河南面去玩。
宋志森同学是他们大队十队的,他父亲是大队上车抽水机上的电工。
宋志森同学长的个子比他大,显的有点瘦。脸色红里有点发紫。脸颊上两个颧骨明显的突出,两腮肉少有点凹的原故,嘴唇就显得厚,而且朝前撅着。脸色红里有点发暗,脸皮上干裂成了细小的皮屑了。坏学生送他个玄号叫“沙驴皮”。
他们几个坐着大扯船,来到了黄河对岸。
下了船,是本省金州市槐间县霍城公社的地面了。
他们几个同学们,今天没有什么事儿干,就沿着河岸边上的土石滩,逆流而上。
走了不远,前面是一片石头滩。这个石头滩好像一把放在河边的硕大扇子,面积有几十亩大,扇把是石头滩上面的河沟,深山里面的洪水汇聚到这条河沟,冲向河里时留下了这个石头滩。
石头滩上多是鹅卵石,也有一些大石头,滩中间偶尔也有几个像小房子大小的巨石。
石头滩靠河的地方,与河相连,也有两个大水坑。
在一个大水坑边有两三个人在炸鱼。
“轰隆”一声巨响。这个大水坑的水面上一道水柱冲天而起,足有十多米高。
他们几个小伙伴顿时吓的有的蹲到了地上,有的侧身弯腰,有的赶紧用手指捂上两个耳朵。
大水坑边的那两三个人,从大石头后面站起来,坐到一个排子上,向刚才炸过的水面上划了过去。
他和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