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摄影爱好
过了几天,朱家福从老家里回来了。
本来孔耀庸对照相一点都不感兴趣的。可是朱家福对摄影特别的爱好,像着了迷一样,对照相机爱不释手,非常的喜欢这门技术。
朱家福有一台“海鸥”牌的照相机,像个方墩墩,在镜头的上面有个“M”形的飞翔的海鸥,两边写着“海”“鸥”两个草书字。为了爱好照相,在这上面朱家福也花了不少自己的钱,买胶卷买电池要花钱,冲洗相片要花钱。朱家福也结交了一些照相馆的专业人士和技术人员,学到了不少的摄影技术,照相水平大有长进,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头两天,朱家福还到兰原县的两个照相馆去了,他跟着朱家福一齐去了。
朱家福背着照相机,在路上走着,回头对他盯着说道:“我们今天先去找朱孔潮,他在兰原县照相馆。我和他关系特别好,我们两个都爱好照相,通过照相认识的,我经常到他照相馆去,他也老到我这里来。”
“朱孔潮是那里人?”他边走边笑着问朱家福道。
“孔潮是阜河公社的人。也是年轻人,岁数和你差不多吧,也就二十岁左右。”朱家福边走边对他回答道。
他跟着朱家福一前一后的走着,出了农业局的大门,直接穿过大街,到了对面兰原县政府的大门口,向左拐,往北沿着人行道直,有一排平房,是一排门市部,上面写着兰原县糖酒副食商场。过了这个县糖酒副食商场,就到了一个照相馆,窗厨的玻璃后面,粘贴着各种黑白的人物相片,有单人的,也有几个人合影的,还有单位集体合影留念,有小尺寸的,也有大幅的相片,人物的后面有各种场景。
这个照相馆的门头顶上,悬挂着一个白底黑字的招牌,上面写着正楷字,是“兰原县照相馆”几个字。这个照相馆也是平顶房,砖木结构,门窗的木头上都涂着鲜黄色的油漆。
“这是县照相馆,是全兰原县第一家照相馆,也是最早的一家照相馆,头几年还是全县唯一的一个照相馆。”朱家福边走着边对他介绍着这家照相馆。
“这就是孔潮的照相馆吗?”他边走边问朱家福道。
“这不是孔潮的照相馆,但这是他姐夫的照相馆,他另外单干了,又自各儿开了一家私人的照相馆。孔潮原先就是在这里,跟着他姐夫干,学成了就自己另起锅炉开铺子了。他姐夫我们也认识,关系也不错的,我们进去喧一阵再说。”朱家福对他笑着边走边说道。
话说着就到了这家照相馆的门口,门上挂着一个天蓝色的门帘,门帘中间从上到下印着四个白字,是“兰原县照相馆”,朱家福揭起门帘,进了这个照相馆,他跟在后面,掀起布帘也跟着进去了。
这个照相是个通两间的大房子,现在被改造成了三块。进门这半间是开票和取相片的地方。里半间在个小门上挂着黑布门帘,这是洗相间的暗室,也叫工作间了。这里就占了整个照相馆三分之一的面积。
“家福你来了吗,最近还忙不忙啊?”照相馆的主人是个很高大结实的中年男人,大约有三十岁左右,短风头,长方大脸,脸色的皮肤黑红,满脸坑洼不来,穿着斩新而时髦的衣服,脖颈上挂着一架相机吊在了胸前,看见他和朱家福进了,就看着他们两,微笑着走过来问候道,算是迎接他们到来打了个招呼。
“还是老样子,不太忙。这是我们站新来的小孔。你近来生意可好?”朱家福笑着向照相馆主人说道,一是回答问题,二是介绍他,三是问他生意怎么样。
照相馆的主人送走了刚照完相的一个人。接着又进来一个前几天照过相的人来取相片,便找出来一个纸袋交给来人,来人倒出来里面的相片和底板看了,没有说什么就原装进去拿着走了,说明最少也应该是对相片的效果比较满意的。
“凑合,能挣个工资吧。” 照相馆的主人微笑着回答道。
“我和小孔参观学习一下你的操作间。”朱家福也是惯了人,有些嘻皮笑脸的对照相馆的主人说道。
“行,看吧。”照相馆的主人对他和朱家福回答道。
“不是我想看,我看得多了,而是我们小孔他想看,没有见过暗室里怎么洗相的。”朱家福看照相馆的主人有些被动和不情愿的意思,就连忙皮笑肉不笑的解释着说道。
天下三百六十行,那一行里都有自己的窍门儿,也就是这一行的秘诀了,说好听一些就叫这一行的专业技术。这些一般都是非常保密的,轻意不会外泄和对别人传授的。如果徒弟学会了技术就会另起锅灶,与师傅分家,不但带走了技术,更重要的是拉走了客源,拿走了市场。照相馆的主人当然不会让别人看他的洗相暗室,怕其他人会学走自己的技术,俗话说说得好,教会了徒弟就会饿死师傅的。
照相馆的主人自然是知道这一点的,心知肚明,但同时也清楚,他们两个是单位上班的国家干部,不会偷学他的照相技术在这里开照相馆的,所以没有什么“教会徒弟会饿死师傅”的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