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青土驻村
第一百零七章章下乡一月
时间走进了一九八六年的春天。春节后上班,单位就召开了全体职工大会。在门对着楼梯口的三楼会议室里,围着中间的长方形大桌周围,坐着一圈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会议室里有两三个男的抽烟,烟雾燎绕,茶杯嗑响,咳嗽声此起彼伏。
李学民站长坐在靠窗对门的中间座位上,手持香烟,面前放着文件,材料和笔记本,主持会议。左手坐着胖乎乎烫发头的郑桂珍副站长,双手撑着报纸念□□的讲话。
学习完了上级的文件,李学民站长安排今年站上的工作,几个年轻的男同事都安排了离县城较远的村抓示范点,女同事,老同志们去搞县城近郊的示范点,还有化验室,财务后勤上的工作。其中分配他的任务是到北沟乡青土村搞示范点,重点是承担开展小麦丰产方,就是春小麦丰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工作。
在楼下北面一排平顶房西边单位大灶上吃饭时,他碰见了一齐吃饭的李学民站长。把他分到离县城最远,交通不太便利的北沟乡青土村他有些心里不舒服,经常和李学民站长没有日没夜搞材料时,同住一层楼,同吃一锅饭,也不给他通喘一声。
“小孔本来想叫你搞主办的工作,帮我一块写材料,可是能下乡蹲点的年轻人太少了,朱建海两三个人下乡搞示范点人不放心,怕搞砸了,就不让他下去了,留办公室抄材料打个杂,远一点的村上许多人都不想去,年轻人吃点苦不要紧的,你去好好干,别多心了。”李学民站长坐着边吃饭,边微笑着对他说道。
“原来是这么回事,没什么,我就去青土村蹲点搞示范。”听了李学民站长的解释,他心里舒畅多了,就痛快的接受了单位分配的工作。只不过这话是说得迟了点,领导也有做领导的难处,相互理解就行了。
春耕春播在即,马上就要下乡到示范点上去。北沟乡青土村他下乡去过几次,都是当天去当天来,蜻蜓点水的面上跑,还没有长期驻村蹲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他们下乡的交通工具都是自行车。
单位上和全县一样,实行公用自行车改革,全部处理了,作价卖给了职工。他本来抓阄,抓了一辆单位上半新半旧的红旗牌加重的自行车,运气还算不坏。但单位上有个女同事,硬是看上了他抓的那辆自行车,要和他换一下,人多车少,这个女同事抓得是空阄,单位规定,抓空阄的补助一百五十元,添些钱可去买辆新的自行车。没有办法,他就交换了个空阄,拿出自己攒得一百多元钱添上,买了辆新自行车,是轻便“永光”牌的,杂牌车,名牌好车不好买,又贵。
包里装好下乡用具,挂上自行车,从站上出发,上公路右拐左拐再左拐后向北骑,63公里处下公路上土路向东走,往北转了两个弯,大约不到两个小时的路程,就到了北沟乡青土村了,但他已骑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
青土村是北沟乡靠南面的一个最大的村,这条青土川里,往下还有两个小村,往上就连着北沟村,一个大村子,北沟乡政府的所在地,这中间的东面有两个小村,乡政府往上有两个村有水浇地,靠南是个大村,再往上是个小村,最北面三个村全是旱地,是全兰原县上最贫困地区,合称为北沟的“上三村”,在县、市,甚至省上都有名。
两边连绵的大山脉中间,夹着这条又长又窄的青土川,南北大约二十公里长,东西宽一两公里。川谷中间的土地,比较平坦,已是棋盘样的农田,中间有机耕道,水渠和沿渠沿路的林带,形成了路渠林网。
这个村有五个自然村六个社,上面和下面左右,东面各有一个自然村,还有西南面,有两个自然村。
村委会就在全乡这条南北向主干道的东边,门前是一片高高的白杨树林,林子的北面是村小学。村委会北面是一个很大的露天戏场,坐东朝西修建了一座雕梁画栋,七级卧角,精工彩绘,非常气派的戏楼。再往北过,一条大路就是门前有一片林带的初中校园。村委会后面有一条小的川谷,叫红柳川。
他骑车进了青土村委会院子朝东的大门,村委会被簇拥在前后和南面林带之中,里面是一个北东南三排的红砖红瓦黄屋檐两流水房,东北角房后是一个两间的灶房,院中间是一个圆形的花园,进大门南北各有一个方形小花园,西南角上有个小厕所。
他把斩新的自行车,停放在了院中北面一排中间一个大房子门口,门旁边挂着村委会的牌子,推开双扇门虚掩着的半边进屋,里面是空无一人,出门来,听见这排房西头一个房间里有录音机放磁带的音乐和歌声。
“男人爱--漂亮,
女人爱--潇洒,
不知的不觉地就爱上了他。
……”
这间办公室的门打开了,音乐和歌声像猛然被开大了,随着音乐和歌声走出来一个瘦高个子年轻人。
“你找谁?”那瘦高个子年轻人问他道,年龄和他差不多,长头发分头,瘦长脸,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