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说道:“你年纪尚小,许多往事你还不曾晓得,且听我与你慢慢道来。”说着将其引到栏边,边走边指着远处那些弟子道:“衡儿,你看咱们元府山今日之鼎盛,可曾知道,若不是二十四年前那件事,元府山也不会在短短十几年间便有如此成就。可就是这件事,或许将原本与世无争的元府山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了。”
虞衡心中惊讶不已,要知道元府山号称“气宗”,高手众多,在西南崇州独树一帜,与凉州的昆仑“剑宗”南北相望,并称当世两大宗派。元府七子武艺超群,放诸九州任何一处,皆是一流高手。如此盛名,竟在短短十几年成就,真真难以想象。
莫定真又道:“当年元府山上下,不过寥寥数十人,不过也是个顶个的高手。”他眯着眼,回忆往事恍如梦境,不觉心潮澎湃。过了半晌才继续说道:“想当年,我还是大将军彭伯寿帐前一名牙将,地位低微,不名一文。启帝暗访云州,孰料竟遭云州暗算。彭将军带领我们勤王,奔袭千里。经过一番恶战,我们损失惨重,退到云崇两州交界附近。“
“这个时候,我们已经无力再战了,云州的兵马不断逼近。眼看我们就要全军覆没,不料半途中杀出数十个绝顶高手,带领我们杀出重围,其中一人用一柄剑便杀得云州百余高手,令我们震惊不已。还有几人也不知用了什么奇怪的法门,竟令敌方毫无知觉,带着我们走出云州重重包围。等到他们回过神来,早已找不见我们的踪迹了。云州那边意识到启帝有高人暗中救持,一时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任由我们离去。
“我们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在元府山了,修养几日之后,我们才得知那日将我们从云州叛逆手中救出的人,竟然是昆仑山的卓靖君和元府山的元府真仙。启帝感怀不已,当即便要封官赐爵,元府真仙和卓靖君不愧为化外高人,对此虚名丝毫没有放在心上。那卓靖君只是说启帝命不该绝,他们只是顺应运数出手搭救罢了,启帝方才作罢。接下来一个月调养,我们伤势逐渐复原。然而启帝始终眉头深锁,不久便与彭将军率部返回阳翟,将我们少数几个人留在元府山,说是助真仙开立山门。“
虞衡十分不解,挠首笑问道:“高人自有高人的境界,既然他们坚决不肯接受启帝的封赏,启帝留您在元府山岂不是自讨没趣么?”
莫定真苦笑道:“当时我也不明白启帝用意,为人臣子听命便是。启帝回到阳翟,立刻遣使前往昆仑山致谢,再一次遭到拒绝,启帝从回使口中得知昆仑苦寒,于是便发奴隶数千前往昆仑听其差遣,卓掌门无奈只得应允。这件事想了许久我才明白,原来启帝此番遇刺,深知江湖之远奇人辈出,实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我想启帝大抵是忧惧气、剑两宗过于强大,故而将我们留下,名为襄助,实则是暗中窥伺。"
虞衡闻言惊得说不出话来,嘴巴张得老大,心道:“这启帝么如此揣测他人,器量也忒小了些。”不觉眉头皱起,心底对那些帝王将相的做派十分不屑。
莫定真见他神色惊异,心中感慨万千。这些年远离庙堂之高,在元府山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起初他只知听从君命,暗中搜集元府山各方消息,暗中自会有人来取。可这么多年来,元府山并无丝毫僭越出格之举。山中幽静,时日一久,他便不想再去理会。启帝也好,元府也罢,迩来我往自有其定数。
天下大乱而后治,古今历来如此,逢此世道,每一个人的命运早已注定,或盛放如夏花、或凋亡如秋叶,亦不过是顺应天数。元府山崇尚清静无为,云中子待在山中,少不了耳濡目染,随着时间推移,他的性子变得与最初判若两人,少了些许争名逐利,多了几分淡然随性。
蓦然回首,才发觉原来这世上之事本无是非,不过是立场不同。所谓的诸侯顺逆亦不过是趋附于姒氏一家,九州一统、四海归心固然是好事,然而成就王霸之业势必兵戈四起,生灵涂炭,以天下人观之,启帝此举又何尝不是罔顾世间疾苦,视黎民如草芥呢?
想到这里,莫定真心绪起伏,不由得闭上眼,晨风吹过,他长须轻扬,飒然犹如仙翁。偏偏虞衡好奇心重,听闻他讲述往事,少年热血沸腾,虽然许多大事在莫定真口中不过是寥寥数语,但仍能激起虞衡对那个风云时代的无限遐想,不觉心向往之。见他半晌无话,虞衡忍不住问道:”大师父,那后来呢?后来启帝还对咱们元府山起疑么?“
莫定真道:“启帝要的是天下归一,这条路漫长而艰难,要实现统一,启帝自然不会允许这条路上出现任何阻碍。云州遇刺事件之后,启帝便开始留意这些游离于诸侯之外的潜在势力,元府山便是其中之一。“
虞衡默然无语,莫定真续道:”启帝对剑、气两宗的疑心从未消减过,只是剑、气两宗久负盛名,影响巨大,又游离于九州之外。启帝自然不会担心我们两方会造反,他更担心的是,我们两宗是否会被那些有二心的诸侯所收揽。”
虞衡嗤之以鼻,极是不满,负气道:“九州之大能人辈出,启帝又何必紧紧盯着我们元府山呢?以大夏的实力,若然真是动了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