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小王氏和大头起了个大早,背上篮子,带上鸡蛋和晒干的药材,走向镇上的集市。
古代集市是人们进行买卖和社交的重要场所。集市的规模大小与地理位置有关。大城市里的集市经常规模宏大、繁华喧闹,而村庄里的集市规模则比较小,人们在那里进行基本的日常交易。集市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嫂嫂小王氏背上的篮子里装了许多晒干的药材和鸡蛋,则紧紧跟在他身后,手里拿着一把扇子,时不时地扇起风来,帮助母亲遮挡住来自太阳的炙烤,这是他跟时安学的,当时可把王氏乐坏了,两个人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在集市上走走停停,寻找合适的地点摆摊,最后找到了一个位置,昨天王氏叮嘱了时安和大头,让他们把鸡蛋提前洗过,然后把篮子里的蛋小心翼翼地摆好,并在盖上细绉的丝巾。
“药材好味道,品质上乘,鸡蛋白皮圆滚滚,柿子大小,颜色黄橙橙!来买来买!”大头声音洪亮,吆喝着路过的行人。
小王氏一边帮客人装好鸡蛋,一边清算着钱数,她只会十以内的加减而且比较慢,但是没有人催她,因为在古代,大家的计算能力都很差,她细心的做好每项买卖的计算,以便回家让沈老爹清算价钱。
正当她们卖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大声喊着:“陈秀才来了,陈秀才来了!”
“陈秀才?”小王氏和大头都露出疑惑的神情,不知道这个秀才是什么来头。
不一会儿,一个身着蓝色方巾的文士从街角走来,头上扎了一个发髻,举止间透着一股书卷气。
“诸位乡亲大家好,大家好!”秀才施礼行了一礼,格外得体。
大家都很激动,秀才啊,而且还是这么年轻的秀才,才三十多岁,说不准以后就是举人老爷了。
小王氏心中一动,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科举?秀才老爷这么厉害,要是我家大头能读书进行了,我可要好好打听一番!
想到此,小王氏更加认真地招呼路过的人们,让他们多留下来,听听这秀才的说法。
“大娘,这位陈秀才什么来历呀?”小王问道。
“哟,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这位秀才老爷很有才,听说本来啊能考上举人,但是这人运气不太好,考了两次都遇上事,而且儿子好像不幸去世,老爷就这么一个儿子,伤心欲绝。如今,他相中了咱们镇,决定来镇上居住。大家伙听到这个消息,十分开心。”旁边一个大娘说道,她手上挎着篮子,篮子里面还有新买的菜,估计也是来凑热闹的。
小王氏默默记下了,在卖掉了一部分鸡蛋之后,小王氏和大头转向了一家肉铺。
小王氏精挑细选挑了一小块猪肉,说是肉,其实就是有点肉的猪皮。
屠户向来下刀精准,也知道农家人平时也不怎么舍得买肉,所以知道分寸。
一斤二两,共十二个铜板,小王氏一脸心疼数好铜钱,还让屠户贴点骨头,屠户看人多,也想着多个顾客,所以放了几块肉骨头上去,小王氏乐开花了,麻利还钱走了,还一边想着这肉熬完猪油要怎么做。
又转头拍了拍大头,说道:“大头,去隔壁铺子那里买三文钱的糖,记在住,最便宜的那种,小兔崽子不要偷吃,留点给时安和大丫。”
终于,一天的时间过去了,他们卖光了所有的药材和鸡蛋,还顺便打听完了秀才的全部介绍,小王氏询问了一些读书知识。虽然疲惫不堪,但小王氏满心欢喜,不仅仅是药材他们卖了好价钱,他想要自己的儿子去读书,她决定将这个消息告诉给沈老爹。
……
王氏正在给院子里面的菜浇水,这可是能卖钱,沈家人勤快,所以院长收拾的整整齐齐的,有空还经常到山上看看有什么可以买的,这时就会带上自家种的菜,这也是额外的一笔收入。
小王氏从集市回来,把东西放好,就飞奔去正屋找沈老头,看小王氏难得风风火火的,王氏急忙跟着去,就听到说要读书二字。
“什么,读书,当家的,可要想清楚,二郎还没有成亲,三郎身体那么虚,这……”王氏面带愁苦。
小孩子想着要吃糖,可是小王氏一进门就找沈老头,于是大家都跑到正屋外面听墙角。
时安听到正屋里的说话声,内心非常的欣喜,在这里几年了,他压根没有机会接触到读书科举这方面的内容,谁懂啊,他压根展开不了他的计划,在现代,九年义务教育好歹有书读,在古代农家子别说读书科举了了,能识字的都没有。
“读书,读书,大嫂提这个事真的太好了,说不定他有机会了,。”时安欣喜若狂,流露出欣喜之情,他不好说啊,因为他的生活接触不到这个知识,万一说出来露馅了,被人以为是什么附身就不好了,说不准还被人当做妖怪,她大嫂就不一样了,土生土长古代人,而且还是大人,肯定是打听到什么才会这样子说。可是,他抬头看到看到王氏和沈老爹一脸无奈和踌躇的样子,又好似一盆冷水浇在他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