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阳光,再灿烂也有寒意,全无盛夏的炙热。
二十岁的男孩微微眯了眼,望向对面阳台。
对面的女孩素面朝天,随意地扎了一个凌乱马尾,她捧了一个极迷你的开心果味儿甜筒,但却没怎么记得吃,只看着楼下来往的人群,安安静静地发着呆。
丝毫没有注意到对面有人在看她。
从未与之相处的人恐怕很难想象,舞台上璀璨如美钻、镜头下爆发力极强的顾夜歌,私下里,却常年安静且面瘫,像个慢吞吞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书呆子。
哪里还有半点女明星的样子,恐怕校园里的漂亮班花都比她来得倨傲自矜。
这样的性格,在绝大多数她的——或者说他们的同龄人眼中,可能都有些无趣甚至呆板。
恐怕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因为一些偶然的契机,窥见她瑰丽壮阔的内心世界。
“……他们说我回答的挺好的。”女孩语气不见喜色,她眉头微蹙,露出极轻微的一点点不耐,“是有一些……总不过是那些话术……无所谓了,我合约还有几个月就到期了。”
公司觉得她采访回复得很好,但又耐不住想打压她,好让她心甘情愿签长约。
沉稳周到惯了的人,难得的率性与孩子气,便显得格外令人高兴。
男孩笑了起来,漂亮的双眼弯起:“Siki他们,如果看到你的采访,一定会很高兴……”
手机那边沉默了一会儿。
“……我不是因为他们。”少女的声音闷闷的,带点鼻音,“……我不是因为他们……我也不是……”
在网络舆论之中,针对现象的言论,往往会被注入个人情绪解读,或者干脆解读为针对个体的阴阳怪气,再给发言者扣一个立场或派别,揣测她的目的,或捧或踩,反正都和事件本身没什么关系。
“我不是……”她的声音哽在喉咙里,太多的情绪与想法堵住了思绪,相互干扰,好半天,也想不出一个精准的表达,“我只是……”
“我那么说只是因为……”
采访时的沉稳克制、以退为进都消失无踪,太奇怪,这人本该是她心头皎月光,但却总能轻而易举地让她卸下防备,没有少女的忐忑紧张、处处顾忌姿态,反而放松任性得像个孩童。
少年沉默了半晌,极温和地笑了起来,声音柔软:“我知道。”
不知从何而来的委屈,催着泪珠子往下掉,这一声反倒打开了她的话匣子,十七岁的女孩红了眼,带着鼻音道:“……明明不是那样的……为什么他们要装聋作哑,明明……明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奇怪的事情,为什么每一次都有那么多人指责我,为什么我明明没有做错任何事,为什么明明我已经将工作完成了那样好,却还是要承受那么多的偏见,为什么他们要那样装聋作哑……”
一贯被夸赞台词功底漂亮的女孩吐字含糊,语速忽快忽慢,语句断断续续,逻辑都不甚清明。
这不是解释,不是询问,而是纯粹的委屈和发泄。
这世间的大多数解释,都是毫无意义的,懂的人自己会去探寻真相,有的人却会蒙眼捂耳,任你拼命呐喊都置若无闻。
放在别的女孩身上,这样毫无用处的发泄情绪,恐怕只会引人不耐,甚至还要被男友/闺蜜嘲讽一句幼稚无脑,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但听在顾则唯耳中,却犹如被一只漂亮的布偶猫,在心头挠了一爪子。
克制惯了的人偶尔肆性,才愈加显得珍贵可爱。
一贯沉默克制的女孩,在他面前却能流露出这样娇娇孩子气的一面,这认知让少年的唇角止不住地上扬,欢喜与小小的得意在心中不断交织作战,最终还是春雨初草般的隐秘欢喜,压过了青春期男孩劣根性里的小小得意。
“……不要着急,我在听……”他不敢让自己这小小的窃喜流露出,冒犯到了女孩,只耐心地伪装成温柔大哥哥的语气,安慰语无伦次的少女,“Candy……”
但女孩好像终于发泄完这些日子的压抑与委屈,反而冷静下来了。
这段时间,她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压榨碎片时间创作,努力挖掘自己的更大可能,她是真的,没有做过任何奇怪的事情。
可总有一桩又一桩奇奇怪怪的事情,甚至在她本人完全没有参与的情况下,在网络上掀起腥风血雨,无数人恨不得顺着网线爬过来把她给碎尸万段。
甚至有数个账号,专门每天打卡诅咒她,八卦星盘罗盘占卜巫术……样样都给用尽了,甚至有形成群体的小论坛、Q群微博群微信群,人均一个小人儿,每天日常就是诅咒她造谣她辱骂她。
各种擦边球,各种内涵与阴阳怪气,告都很难告。
这是在所有的谣言都有了实锤的澄清、破洗脑包的帖子几乎已经全网传播过一遍的情况下。
理性告诉她这些只是极少数群体,是个别老鼠聚集在狭窄恶臭的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