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伏天,林晓带着杭州的堂哥来看望三叔李良俊。李良俊老了,八十多岁的人了,杭州的马晓宁和马卫宁也老了,六十多了,一桌上的人年纪加起来有好几百岁,时间这东西,不服不行。饭后,林晓提出大家一起去老宅走走。坐落在左所大街的老宅子是所有人共有的回忆,但却是林晓的痛。林晓的父亲当年被过继给爷爷的妹妹做儿子,但在姑姑家分家产的时候没有给林家庆分得任何的家产,林家庆一时着急脑溢血在床上躺了几年就离世。这是林晓心中一直以来的伤痛,其他几个叔叔都身体硬朗,而自己的父亲幼年被过继未享受父母的关爱;年迈了刚退休没多久又没有享受儿孙之乐就离开了他们。每每想来,她心中总是意难平。2000 年的时候,三叔叔李良俊去房管局换领新的房产证,因为林家庆已经去世,也不好加上小辈林晓的名字,对于林晓来说,这是个一直都无法逾越的事情。这件事情也怪不得李良俊,因为房子是兄弟姐妹共有的,加谁的名字也不是李良俊一个人说了算。
林晓提出要去老房子看看,李良俊的心中咯噔了一下,因为他最近听闻了要拆迁的消息,他不知道林晓带大家来这里是不是也听闻了这条消息,心里虽然想着但他也不完全相信自己的侄女会是这样的人。大家在老房前聊着过去的故事,林晓又提起政府最近正在重点打造这个片区,李媛看了父亲一眼,她感觉林晓姐姐可能也了解了拆迁的事情。马晓宁和马卫宁因为一直都住在杭州,对南京完全不了解,看着一百多岁的祖宅又想起了早早去世的母亲,心中有些伤感。马晓宁和马卫宁的母亲是李良俊的姐姐,李梅宜,也是七十多岁,匆匆离世,兄弟俩的工作都不错,家庭条件也都不错,母亲从师范学院退休,工资也很高,没过上几天舒心的日子就离开。马晓宁又聊起大家小时候在这里一起度过的暑假和寒假,兄弟姐妹的青葱岁月,就永远地保留在这个房子里。逛完了房子,林晓提出晚上再请哥哥们去她家吃晚饭,但马晓宁和弟弟家里都还有事情就买了晚上的票回杭州去了。
李良俊和女儿李媛说起了自己的担心,这次拆迁不知道会如何分配。2000 年办新房产证的时候,兄弟姐妹几个都意思把这个房子给李良俊,因为这里地处偏僻,又是个老宅子,没有人对它还有什么念想,但是李良俊觉得既然都是李家的后代,就都在房本上留个名字。时过境迁,现在这片在政府的发展下已经不是当年的郊区,两条地铁环绕,距离主城就几站路,虽然基础设施还没有完全建好,但房价一涨再涨。现在拆迁,恐怕谁也不会再承认当时说过的话。从前,李良俊也没想过要独占这个房子,但碰上了拆迁,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资产,谁都想要多分,包括他自己。李良俊内心也很纠结,他不知道如何是好。
李良俊兄弟姐妹几人的父亲当年是生意人,卖布匹,制成衣。在封建社会就是地主,动乱的年代,父母花钱为他们想办法,把他们都弄去了部队,去掉地主的帽子。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大家都不得不背井离乡,尤其是年纪最小的李良龙被分配去了最远的四川,也硬着头皮在那里扎根下来。地主家的孩子,突然脱离了锦衣玉食的环境,还是有些无法适应,其中最叛逆的就是李良俊。李良俊小时候生过天花,父亲耗费了多少人力财力把他救回来,但他这一生都是竹竿身材再也没有胖过。父亲见他也心疼,从小也最宠溺他,凡事都由着他。李良俊从小喜欢异想天开,从朝鲜战场回到家乡分配在建设局工作,自认为不是自己的兴趣,要进熊猫电子厂搞无线电,开启了自己一生的艰难模式,所以老李经常和孩子们说,“冲动是魔鬼”,但老李这一生还是没有吸取教训,在许多方面仍然是我行我素。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情,老李这一生做了太多,周围的人都得跟着他受累。
李媛知道父亲想多争取一点拆迁款,最终还是为了女儿们,但问题就是老李当年把兄弟姐妹们的名字都加上的做法再一次砸了自己的脚。李媛看着年迈的父亲心中也是着急,但事情也还没有发生,她只能安慰父亲不要太过担心。
每次李媛去父亲家聊事情,无论大事小事,他们总能聊到公交车的末班车停运,李媛站在街边坐上打的车,听着女儿给自己发来的微信,大致是说晚上丈夫做的饭还剩了许多,已经都放在冰箱了,她累了就先睡了。李媛打开家门,一片漆黑,丈夫的呼声,女儿的呼吸声。她打开冰箱,的确如同女儿所说烧鸡,烤鸭都剩了不少,还有许多饭。李媛反复看着半锅米饭,一股脑倒进了垃圾桶。
第二天丈夫起床,想找饭炒饭吃,发现电饭锅都已经洗干净,暗暗叹了一口气,他知道是妻子倒了。李媛是一个极其喜欢吃新鲜的人,无论菜饭,她总是只吃一顿,剩下的她就会倒掉,冰箱拿出来的东西总是味道不太对,她一向这么认为。无巧不成书,穆伟是一个很喜欢弄许多饭菜的人,他总怕不够吃,什么都会弄很多。他和妻子的关系其实还不错,但每当吵架的时候他们的女儿穆晴就觉得他们可能要离婚了,夫妻俩都是暴脾气,一吵架就喜欢放狠话,所以穆晴从小就生活在不安全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