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声音淡淡的。
“那就好,咱们还是当朋友相处,你别有思想负担,我呢,其实就想和你讨教些北美留学的事。”
“那行。”
林向晚听他这么说,忽的松了口气,笑容随之而来,“多指教。”
林瀚顺藤而上,执起她的手,翩翩行了个西式礼仪。
暗处,这一切尽被收入了另一人的眼底,林向晚浑然无觉。
*
晚上。
林向晚见陆砚时,总觉得他今日怪怪的,若要她具体说出哪里奇怪,林向晚又找不出,下意识觉得他有点不对劲。
“货又出了什么问题么?”
“没,这几批挺顺的。”陆砚拿了账本子给她看,上面一条条的记录。
密密麻麻显示着,他们新找的货源盈利空间极大。
新货源开辟自津城,陆砚这些天一直在两地跑,从港口倒爷手中,收二手洋电器。
在码头,那些洋电器是当垃圾卖进国内的,不同于旧衣服、旧日用品,这些电子设备维修调试有着很强的专业性,多少有点毛病的,倒爷们处理不了,陆砚看到了机遇。
他以回收废旧零件的价格买入,到手后修好,再以二手电器卖出,其中差价巨大。
林向晚知道他会赚钱,可看了账目流水,还是着实惊讶了一把。
账目上最显眼的一笔是台二手录像机,德国产的,他三百块买入,修好后一千二百元卖出。
“只这一单,就赚九百啊。”
林向晚暗自拿学校给她开的薪水和这对比,她有实验室的补助,一整年到头还赚不到九百块,这还是按特殊人才提高了待遇,而在这生意上,一单,就赚九百。
她不禁想起,在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期那会儿,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小商贩生意繁荣,那时行业内有句玩笑话,叫搞原子弹不如卖毛鸡蛋,林向晚暗叹,原来,这种诡异差距,更早就开始了。
陆砚不以为意,似乎对其中暴利司空见惯,他说:“这机子清晰度高,新的三四千块,还得使用外汇券,没券肯花钱也买不到,我一千二出给成哥,要价不高,他再倒手,还能有几百利润。”
林向晚一怔,顺着他所指看向买主名字:寇海成。
有些熟悉,却想不起在哪儿见过。
她单手拿着账本,继续往下翻,在那笔九百的盈利记录后,还有些小额的,分别是有收音机、录音机,每单十几至几十元利润不等,偶有一两百的。
虽咋一看,不如大单子显眼,但零零散散加起来,总额却是不少。
一双明亮有神的眼睛紧锁着她,林向晚听他说道:“只要货源稳定,两年,就能攒够你留学的费用。”
林向晚垂下视线,在心底估算了下,这几年北美学费涨得厉害,即便她考去公立大学,一年下来学费和生活费也要六千美金,算上汇率差额……他这是要将两年的全部盈利尽数给她,不按约定好的分成,全部拿来支援她留学,在这机会四伏的时代,她不信以陆砚的敏锐,会不明白把本金都让出去意味着什么,心脏犹如被烫了下,林向晚深深吸气:“那可不是笔小数。”
“我知道。”
陆砚引着她手指,逐一划过近日的流水,“你看,保守估计两年,实际上应该能更快。”
她是心疼抽走了他起家的资本,而他以为,她觉着两年太慢。
陆砚很快开始琢磨新盈利增长点,如果能多收些大件电器,像那台德国录像机,获得利润能呈几何式增长。
但,那需要有稳定的供货人,像他目前这样去码头随意淘货是难以保证的,陆砚想到了一个人——寇海成,上次向他伸出橄榄枝的倒爷头目。
如能同他合作,这一切,都能迅速变成现实。
陆砚想起上次在津城,成哥抛出橄榄枝再次被他拒绝后的眼神。
他那样看着他,非常笃定:“你会回来的。”
*
一段时间后,林向晚听到了沈如秋的消息,突然想起来‘寇海成’这名字为什么会让她觉着熟悉。
她想起了这人是谁!!
书里提到过的,九十年代那个臭名昭著的走私通缉犯,正是叫寇海成!
“上周天,我跟我家那口子不是去看房子么,你猜我们撞见谁了?你那便宜姐姐沈如秋,她和她对象也去看房子,你说这不是巧了嘛……”吕静正托在腮,闲闲地和她聊着周末见闻,忽见林向晚猛地起身往外跑。
吕静也跟着站了起来,张望:“哎?向晚?你去哪儿?你姐早就不在那小区了,你现在过去也找不到人啊,听我说,哎哎?你去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