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不住了。
雍正着急上火,嘴上起了一圈泡,下令八旗不许再卖粮食给那些收粮的行商,雍正担心的是日后八旗的粮食都没了,作战的时候必然会动摇军心。
起初八旗的旗人不听,好不容易逮着挣钱的机会为什么不卖?接着发现粮食价格一路上涨,就觉得不能轻易卖了,说不定明天比今天价格更好呢,手里攥着粮食,一天盼着高过一天。不只是八旗的旗人,连同各地的地主都后悔卖早了,攥着手里仅存的粮食待价而沽,人性的贪婪就是如此。
紧接着八旗内部消息灵通的人听说各地方的大仓守军在偷偷地卖粮,有些粮商秘密找到了仓储侍郎,想要买粮。仓储侍郎就说:“卖是可以卖,不过这是杀头的买卖,万一上面追究起来,爷们全家老小都要填进去,得加钱!”
随后半个月内负责运输粮食的漕运衙门和各地的粮仓开始偷偷卖粮,这价格就不是市场价了,都是各个衙门订下的价格,比当时的市场价还要高,尽管这价钱要得太高,握着大笔银钱的粮商愉快地吃
下了大仓里的粮食。随后各地传来消息,说是漕运衙门的船翻了,船队的粮食都翻到了河里,又说某地天干物燥发生了火龙烧仓。
看到钦差火急火燎地出城查勘粮仓火灾,粮商们高兴地继续拉升价格,此时有粮食的百姓已经不卖粮了,都觉得这几年要闹饥荒,粮食留着自己吃。没粮食的百姓开始成群结队出去偷粮,地里面的玉米棒子还青着,被人连玉米秆子都偷了。果园的苹果还酸着就被人成群结队地偷去。种红薯的人家第二天去地里一看,红薯藤都被人给割走,留下一片光秃秃的地。不少地方的树叶子和野草野菜都被人给弄走,下水抓鱼的人也多了,眼看着民间已经挨饿,不少商人觉得再过几个月只要等到天冷,必然是各地百姓没吃没喝卖儿卖女,到时候粮价还能飙升。
这粮食比金子都贵,有人说吃肉都比吃粮划算,实际上因为养牛羊的成本增加,肉的价格也在飙升,各行各业都在涨价。粮食是整个国家的压舱石,一旦发生变动真的是有国家倾覆的危险。
在此极其危险的时刻,各处奉皇帝旨意仓库开始放粮。
朝廷大仓根据粮食的成色价格不同,但是最贵的也就是市场价的一半。
瞬间百姓们挤爆了大仓,大仓外面那一圈护城河里挤的都是人,有不少百姓拿着买到的粮食转手卖给粮商赚差价,也有人死死地捂着以备荒年。
接着第二日大仓价格比昨日的价格还低,又有不少人去买。第三天比昨日还低,这么一天比一天低下来,大仓已经限购了,每日拿着家里的户籍去大仓,根据户籍上的人口数目,一口人一天限购一斤粮食。
半个月后,漕运衙门把夏收的皇粮国税送来,这边皇粮排队入库,海外的粮食也送到了。长长的车队一眼望不到头,路上有粮食袋子从押送大车上掉落,大米滚了一地,押送的衙役只把袋子收了回去,地上滚落的粮食看都没看一眼。有胆子大的百姓赶上去抢,这真是粮食,白花花的大米!
众人热切地看着大米,再看看长得看不到尾巴的队伍,这就是看不到头的粮食啊!随后一传十十传百,两天后整个北方都安定了下来。
各处大仓开仓卖粮,这粮食价格就是年初时候的粮价,百姓们都吃得起了,尽管每日要排队很久,一个家庭一次最多也就能买十来斤,但是十斤粮食拌着夏季到处都生长的野菜够家里吃几日了。城外偷庄稼的人也销声匿迹,城里城外恢复了平静。
粮商的粮食砸在手里,普通百姓宁肯一早起来去朝廷大仓外面排队买粮食也不肯去买粮商的高价粮。
粮商的粮食如果降价卖,绝对亏了,不降价又没人来买,朝廷放粮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粮商派人去通州和山东港口,发现运送粮食的大船隔几天就有一批船靠岸。负责搬运的码头力工也说是正经粮食,都是新粮,新粮和陈粮的味道大家都能闻得出来。
紧接着江南富商中流传的一个消息:钱庄没钱了!
随着一家又一家取钱的人空手而归,大小钱庄开始被储户挤兑。
钱庄被挤兑相当于釜底抽薪,北方的粮商必须割肉出货赶快回笼资金送回南方,一旦开始降价就争先恐后地降价,形成了价格踩踏。因为这粮食普通百姓是买不完的,买大量的粮食放到家里,都是陈粮不说,还要防备着被老鼠偷,关键是这粮食降价了也不便宜啊,如果便宜买上几千斤能吃一年,但是这时候买粮食,这价格别说几千斤了,买几十斤都要被人笑话是傻瓜。
既然这一条路走不通,粮商另想他法,那就是出口!
可是康熙年间就明文规定不许粮食出口,此时各个口岸严查过往商船,水军在海上检察,粮食许进不许出,一旦查出有人私自运粮出口立即严惩不贷,严重的就是判刑流放。
此时南方的大热门不再是摊丁入亩,已经成了钱庄没钱。
江南富商很多,钱庄经营已经趋于规范,和喜欢把银子藏在自己家地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