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离南门比较近,就从这里出去。之前在城里人多眼杂,很多话不好说,如今出了城,大家就放心说话,主要是商量下接下来该怎么办。
葛爹是一家之主带头说道:“这几天大家就先将就下,蔓蔓那虽还有五十两银票藏着,但不能在桂城这里用,这两日把城里的情况了解清楚,我们就在附近地方找个隐蔽些的山头安顿下来,而后找个远些得镇子把银票化开。”这也是大家得想法,纷纷表示赞同。
大哥跟着接上道:“我们家附近最好没其他人居住,这边是南方,密林深处会有毒虫瘴气,最好选地势平坦开阔的地方。”
“还要有水源”二哥在一旁补充道,这些都是必要的条件,其他的那些倒不是十分要紧。
大家一边商讨着一边看到不远处的有个缓坡,就在缓坡背风处停下来,这倒是个不错的露营地,今晚就宿在这。大约是因为就在城外,合适的露营地倒是不难找,附近的人要是有事进不了城,也会在城外找个地方安顿。
他们找了几块石头围了个火圈,留下葛母和两个小的在此地休息,不远处就有士兵在城门看守,不用担心有危险,本朝风气很好,哪怕是这样的偏远地区,也是律法严明,当然也不是什么都按律法,这里更多时候还是按着族规和民族习惯,就因为这样民风会更加淳朴,这里的人也更加团结。如果有谁品行不好或者做了伤天害理的事,那往往会令整个寨子蒙羞,别的寨子的人就不想和自己寨子来往,当你的寨子想买卖东西,或者去其他寨子寻求帮助就会便得困难,这边的人更加看重人品和诚信。
大家在附近搜寻到了柴火和野果,还捡了很多干净的大树叶回来,用树枝、藤曼还有大树叶做了个简易的棚子,用剩下的树叶铺在地面上,这样就算下雨也可以有地方避避雨,睡着也会舒服些,毕竟不是睡完一晚就走。
葛父带着两个儿子生起了火,葛母和蔓蔓把路上编的那些背篓整理整理,看看哪些是用不到的,一共编了三个,里面有喝水用的竹筒,采的草药,晒干的野菜,一些蔬果的种子,编的草鞋,零碎的皂角,这些日子大家就是靠这个清洁身上的污垢,毕竟当初都是体面人,太脏的受不了,不然他们一家也没有心情先逛集市,肯定会出城找个小溪小河什么的清理好自己再说。
大概看了下现在的‘家当’葛母对葛爹说道:“他爹,还是尽快找地方住下来为好。”葛爹点点头,明白葛母的感受,是这些东西看着太过心酸。
吃过野果野菜后,大家就各自睡去。
接下来两天,一起把城里的走了个遍,知道了每逢‘五’的赶集的时间,城里只有一家布店,一般是从中原进货过来这边出售,但生意也是冷冷清清,因为这边几乎每个寨子都会养蚕,侍弄蚕桑,还种了很多苎麻和少量棉花,也有很多织布好手,而且都有着自己族里独特的审美,布匹上会有漂亮的花纹。
饭馆和小摊都集中在南大街,就是衙门门口那块,具体也不知为何,但蔓蔓总觉得,是不是大家比较爱看热闹,听八卦之类的,要是谁家闹上了衙门还能就近观看,大家对衙门并没有什么畏惧之心,当地县令经过一番打听,也是名声颇好。
葛爹和大哥二哥还去衙门询问了买卖田地和住建房屋的事,可能事情不多,主簿大人细细讲解了当地的规矩,具体说法大概就是,有田就要交税,每亩田四十税一,碰上洪涝等天灾还会根据情况免除赋税。良田可以自己开垦,开垦后去衙门报备就会有衙役上门核实情况,当然不上报也可以,但要是被发现不但要罚款,而且还会被行刑,开一亩是打十棍,罚银十两。如今这边一亩田也就二两银子,不划算,所以一般没人会这么干。
房子的话,主要就是买地建房,现在是地广人稀的时代,如果不是住城里,在外面随便选块地,大约一亩地也就两百文左右,所以蔓蔓身上其实携有巨款来着,当然现在还拿不出来。但主簿大人有隐晦的说,也可以先建房再来买地,现下过来的流民或者跟他们一样流放过来的都这样干,毕竟身上都没钱,而且就算被发现也没什么,现在地这么多,谁稀罕你家的那点地,缺点也是有的,毕竟不是你的地,要是有别人买下,或者官府要用,就得无条件搬走,但这个概率不大,好几辈人也不一定遇的上一回。
这两天葛母和四妹的情况也好了不少,蔓蔓采的草药奏效了,知道了这些,葛爹带着大家开始向山里进发,开始定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