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司马懿的至高无上的荣耀和朝权,一边是曹爽及其亲信七千余人的鲜血和人头,朝野上下谁人不心惊?虽附势司马懿者众多,然,心怀怨念和愤恨者也不在少数。
都督扬州诸军事的大都督王凌的儿子王广此时正在洛阳城尚书台担任尚书之职,对此自然也看得清楚、明白,遂修书父亲大都督王凌,描述洛阳城惨状。
“洛阳城东市,曹爽及其亲信七千余人,被司马懿以谋反之罪连屠一十三天,斩杀殆尽,尸堆如山是为京观,血流成河是为血海,惨不忍睹。洛阳城上空黑压压成群乌鸦盘旋月余方才散去,民间之儿夜啼不止,其母屡劝然儿仍大啼,其父旁边对儿耳言:太傅司马懿到。儿即啼止。司马懿一日挥剑便斩断曹氏四世所建基业,朝野上下,无不胆战心惊。”
字字凿凿,句句切切!
大都督王凌看完,不由怒发冲冠,泪流满面,大放悲声:“司马老贼,心狠手辣,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我大魏即将葬送在司马氏之手…”
言毕,悲伤不已,伏地痛哭。
尸堆如山是为京观,大都督王凌常年两军阵前交战,如何不知其状之惨?
京观既是两军阵前交战之时,为震慑敌军进攻,遂于两军阵前将战俘残忍全部屠杀,屠杀后尸体堆积于两军阵前,或堆积暴露于野,或覆土夯实,筑成坊阙形状的高大土丘,也叫武军,既震慑敌军,也有炫耀军功之实。
238年,司马懿奉先帝曹叡之命平定辽东公孙渊父子,大胜之时,为绝后患,司马懿下令屠城,将大小官员军民七千余人屠杀殆尽,斩杀殆尽后堆尸于城下,筑成一座骇人听闻的京观,时至今日,辽东尚不敢侵犯!
然曹爽乃是大魏首辅大臣、曹氏宗亲,司马懿为震慑朝野,竟然残忍至极,尸堆是为京观,孰可忍孰不可忍?
大都督王凌心痛如刀割,咬牙切齿,遂生反叛之心,欲替曹爽报仇雪恨,讨伐司马懿!
大都督王凌,字彦云,太原祁县人,东汉司徒王允之侄。
曾受先祖武皇帝曹操赏识,出任丞相掾属。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后,王凌随即出任兖州刺史,在此任上,破吴将吕范,军功封侯。
后王凌又历任青州刺史,扬州刺史,豫州刺史,所到之处,法度严谨,军民欢心。
239年,先帝曹叡驾崩,曹爽担任首辅大臣,一是为拉拢王凌,二是为稳固东南魏吴边境,遂擢升王凌为征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兵驻寿春城,负责整个淮南地区防务,对阵东吴,以保魏吴边境安定。
司马懿以谋反之罪诛杀曹爽之时,大都督王凌已年逾八十。
老当益壮的大都督王凌见儿子王广书信所述惨状,遂生反叛之心。
然虽心生反叛,但如何起兵反叛讨伐司马懿?王凌一时间却是无法谋定。
王凌年逾八十,且担任征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对阵东吴,和司马懿一样岂能不明白要想起兵,必先深谋而后动的道理?
时,令狐愚正兵屯平阿,王凌遂前去令狐愚之处,商讨起兵讨伐司马懿之事。
令狐愚,字公治,太原人,曹魏时期将领, 原名浚,乃大都督王凌的外甥,弘农太守令狐邵之侄。
223年,乌丸校尉田豫讨伐胡人有功,但有些地方稍违反制度,令狐浚以律法制裁。曹丕大怒,将令狐浚戴上镣铐,拘禁起来,免去其官职治罪,并下诏说:令狐浚何其愚蠢!自此,便将令狐浚改名为令狐愚。
曹爽当政之时,令狐愚擢升大将军长史,后出任兖州刺史,驻屯平阿,与其舅王凌一起统兵于淮南。
“可知洛阳兵变吗?”
大都督王凌见到令狐愚时,便迫不及待询问令狐愚。
“如何不知?曹爽及其亲信七千余人被司马懿洛阳城东市屠戮殆尽,尸堆如山是为京观,血流成河是为血海,惨不忍睹。司马老贼,心狠手辣…”
令狐愚愤怒回答。
王凌不由流下眼泪:“曹氏自太祖武皇帝便就厚恩与你我舅甥,现如今司马懿斩尽杀绝,屠夷曹爽三族,动摇我大魏根基,难道我们要无动于衷吗?”
王凌咬牙切齿,恨不能立食司马懿之肉:“断不能任由司马懿斩断曹魏四世所建基业,必然讨伐于他!”
王凌捶胸顿足,对司马懿一顿大骂。
“然若果讨伐司马懿,则需有两件事齐全方可!”
令狐愚倒是不愚:“一则是出师有名,二则是兵员调动之事。”
令狐愚顾虑的两件事,也正是王凌所忧虑的。
“不错,此两件事,我也思虑颇久,故来与你商议。”
王凌眼看令狐愚:“不知你有何对策?”
“至于第一件师出有名,则并无难处,只是不知其人是否有意?乃是难处。”
令狐愚忧虑神色,令王凌不由一震:“只管讲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