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大哥跟这群农民工在气质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不像这群人说起话来那样瓮声瓮气,而是彬彬有礼,在不远处看着他的明洋不一会就发现了他也混上了一套迷彩服,橡胶鞋,只是他的表好像不见了。如果不看他那白皙的脸庞,他跟这群农民工就算已经融为了一体,这还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而明洋在农民工把持的街道边上傻傻地站着。
几波雇主过后,那位大哥显然已经对市场行情了然于胸,几乎成了他身后那群民工的代言人,他与雇主讨价还价中还不是赢得农民工兄弟的喝彩,但还是因为价格问题,他们还在市场里面等待。
太阳渐渐出来了,金色的光照在街道上,一派祥和安逸,欢声笑语,在阳光照来的方向,一位中年男性白人,西装革履,紧张的向这里跑来。
“Who can speak English(谁能说英语)?”,他一边走,一遍大声地用英文喊。
与现在不同,本世纪初街边的农民工里几乎没有大学生的身影,此时街道两边的农民工都不知道这个洋人在说什么,但是直觉告诉这些农民工们,这个洋人是个有钱的主,有钱的人就不会计较价格,他们可以乘机多要些钱财。于是他们都热心的围上来,那个白皙的中年人也不例外。
“老郭,这鬼子说些啥,你看看他需要工人不?”农民工们都管那个白皙的中年人叫老郭,具体的原因明洋过后和老郭成为朋友才知道,老郭的短裤上绣着一个“郭”,此时都怂恿着老郭去和洋人沟通,老郭也很为难,硬着头皮顶了上去。
明洋基本听明白了,那洋人是要急着看一个类似于形象展示店的东西,要给国内的老板展示,时间很急,两天后的晚上就要把活干完,他老板两天后要过来看,算下来,剩下的时间时间还不到50个小时。
老郭是一个特别善于表达和沟通的人,尽管他不大懂英文,但他那种善于表达的气质是大多数人不具备的,老郭英文初中的水平还是有的,他笑语盈盈,比比划划和那洋人沟通了一会,那洋人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一般和老郭热烈的讲着,老郭极力表现出自己理解了那洋人的想法,尽管实际上他并不是很清楚,老郭把这个洋人看做一个肥羊,他现在极力做的就是不让这个肥羊跑掉。不过这洋人也不是傻瓜,他也逐渐看出了老郭的心思,他同时也感觉到老郭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忽悠自己,洋人的耐心也在逐渐得被消耗得越来越少,当洋人到了极限即将像老郭喷发的时候,明洋出马了。明洋的英文也不是很好,但胜过老郭很多,不一会就交流的很清楚,那洋人名叫Frank,在明洋的翻译和斡旋下拿出了图纸,老郭装模作样地看了看,就把胸脯拍得叮当响,大吼着说没问题。
在接下来的一天里,明洋和老郭就成了这群农民工里神一般的存在。明洋能够准确的知道洋人的意图,而老郭能够准确地说出每样活的干法以及材料在什么地方采购。老郭带着那几个围着他干的农民工,当然还带着他那块精致的手表。
整个工程的实施和组织都是老郭一手操办的,他一方面指挥那几个工友现场施工,另一方面透过明洋与洋人确定各种细节,同时还商量着各种物资的采购。最后结算的时候Frank还给他们带来了一个惊喜,老郭和明洋在与洋人的讨价还价中,一直按照单位是人民元的单位进行的,但Frank以为都是美元,都是Dollar。于是Frank从预付款到进度款到最后结算支付的都是美元。在街口中国银行的门口,就有很多换汇的小贩,在银行兑换是一比八点五,在他们那里就是八点八、八点九,明洋开始有些不敢,他电话问了大成,大成说没事,这样他们才换了。最后一算账,这个项目的毛利居然有七成还多,除去工人的工资,买的材料,明洋和老郭一人分了十万块钱。
当明洋喜滋滋把钱存到卡里的时候,老郭电话他让他出来一起喝酒,喝酒的地方就是街边的一个大排档,两杯扎啤下肚后两个人交流氛围就开始升温了,老杜的年纪要比明洋大上七八岁,明洋叫他杜哥,他叫明洋小老弟,在街口这群喝酒的人中,唯有老杜讲话抑扬顿挫,声音模仿惟妙惟肖,甚至有时还能唱上几句流行歌曲,这氛围好不热闹,明洋看着这氛围,想到了自己离开学校与同学们依依惜别的场景,忽然把话题转移到自己读书时的场景。没想到这话题一转,老郭竟然哭了起来。
“郭哥,你怎么了?”
“我忘了我是谁了!”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抽泣地说道。
“没想到郭哥居然到了忘我的境界!”
“不是啊老弟,我是真的忘了我是谁了。”
在明洋看来,忘了自己是谁没什么不好,可以不必在自己的父母、自己的亲戚给自己划定的小圈子里挣扎,那个限制自己的圈子会跟随记忆一样消散,自己将获得全部的自由,这没什么不好。
但在老郭看来,这就完全是两码事了。
“万一我有房子,这段时间没还上,还没有人告知,我的房子不是被银行收走了?或者我有需要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