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带队巡山(2 / 3)

前,张墨就发现村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各个姓氏、家族之间的互相限制。这也是乌石村的特点造成的,毕竟不是同一姓氏组成的村落,所以他们之间互相都有提防之心,不容许任何一家做大。

据说乌石村最早是由罗家的祖先开辟的,但是人丁一直比较薄弱,所以开始逐渐吸收其他的姓氏、家族合进来意图扩大村庄规模。但是相应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最大的问题就是先后家族、姓氏互相之间都有所提防。

一个姓氏的壮大,除了能力和人口数量之外,更多的是经济实力和对抗能力的提升。所以他们之间的利益划分是非常错综复杂的,往往一个家族的兴起,会联合其他家族来抗衡势力较为强大的家族。

而这种对抗无疑阻碍了乌石村综合势力的发展。

张墨想做的事情就是,打破这种姓氏和家族的利益纠葛,把大家绑在同一艘战船之上。让大家为共同的利益去发展壮大,要发展就要向外走,而不是在村庄之内互相倾轧、内耗。

而缓解乃至杜绝这种倾轧、内耗的关键,就是让大家充分融合,变成一个和谐的守纪律有强制力约束的大家庭,大家劲往一处使,形成向心力、凝聚力,尽心尽力向外发展。

这个模型,类似于东汉末年曹魏的屯田制。处于同一个集体之中就要做到,不问出处,不论家事。共同富裕,共同发展,共同抵抗外来入侵。

现在看来,一切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至少大家,目前都是遵循同样的规则,同样的训练模式,同样的作息方法来发展的。互相之间的较劲变成了训练场上的比拼,而比拼带来的是相互理解和共同进步。

这样在面对外部事件时,大家也会开始想着如何去为共同的集体——乌石村这个村庄来做贡献。

但是这一切都不可能操之过急,要按部就班,一步一步的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最好的的理想化的效果是,日拱一卒,做到润物细无悄无声息的变革。

但是,当前情况所不能允许啊!

毕竟蛮族的入侵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张墨不可能花太多的时间去让大家磨合。所以,军营化乡村是张墨所能想到的最佳路径。毕竟在外部强敌的压力下,人们想到的最多的还是合作和共同保障。

当然,张墨也不是就这样埋着头练兵发展的。

之所以要带队巡山,一方面是为了防范随时可能发生的蛮族入侵,提早布防,提早获得消,提前研判局势走向。

另一方面就是借巡山之机,顺便搜集各种有用的材料,打造趁手的武器,发展相应的制造能力,至少是手工业作坊等级的手工工厂。

为了促进手工业的发展,张墨也是殚精竭虑。

首先,是根据自己的反曲手弩画出图形,安排人照样仿制。受材料和工艺限制,张墨自己首先考虑了一些方案,制定了研发目标。

意想中,这种弩主打中距离稳定狙杀,所以不能太大,必须方便携行和单人操作。射程要在八十至一百五十步之间,通过短时间练习要在五十步内有稳定的精确度,和足够的穿透力。

多人配合能够造成足够致命的战场效果。

面杀伤能力是必须的,只有面杀伤才能阻止大规模的冲锋。也就是,以十人或者数十人组成的弩阵,能够梯次配置,形成一定时间内不停歇的群体杀伤力。

单体精准狙击也是必须的。一击毙命是弩箭实现精准狙杀的关键,既可以在战场中完成斩首敌猷的目的,也可在必要时执行特殊的单杀任务。

这个不难做到,无非是三点一线的瞄准模式,高速度、高穿透力的箭矢设计,再训练一批眼光强大,心理素质强大,环境适力能力强大,具有冒险精神,敢于直面生死的射手。

有了好的装备才是第一要务。有了装备才能训练人。好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弓箭,儒家六艺中的射也是其中之一,据说孔老夫子就是射艺高手。

而且,秦弩也是秦军征讨六国的利器。只是,现在张墨还不知道的世界格局,穿越过来还没离开过乌石村。更不知道天下如今是什么模样。更不可能知道远在西北的秦国目前是哪位当政,正处在哪个阶段了。

所以,一切只能靠自己。

这倒不是坏事,因为张墨看过村里猎户用的弓箭,基本还处于相当原始的状态。是那种类似日本和弓的单臂长弓。

当然,张墨是知道历史进程和工艺进步节点的,复合材料制作的反曲弓要到汉唐时期才会有。而到了蒙古人手里才有了牛角做枢机,竹木结构复合度较高的反曲弓。而弓弦就算是到了清朝仍然是牛皮铰接的而成的状态。

所以,张墨打算照猫画虎。依蒙古弓的样式制造反曲弓,再加动物皮铰结的弓弦。加装弩托——扣弦和装置箭矢和瞄具的装置。完整的复合弩结构也就完成了。只等找木匠帮忙制作出来。

当然,只要有了装备,再加足够时间和强度的训练条件的情况下,百步左右造成有

最新小说: 四合院之许大茂玩转三十六计 我靠破案养家糊口 我的钢铁萌心:以德皇之名 心动7,我就想随心所欲 斩神:嘲灾代理人,开局凡尘神域 陛下请自重,我有娘子了 海贼之这个能力有点味儿 hp塔乌的魔法世界 HP浅尝即止 全家读我心声赢麻了,我负责作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