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节,对这个时代的城里人来说,就是厂子里面给每个职工发一张一斤的元宵票。
至于说逛街看花灯,那是不存在的。因为没有花灯,有的只是各个厂矿的大门上挂着的大红灯笼。
现在正是新年伊始,抓紧生产的时候,正月十五也不可能放假。
正月十五对城里人没有什么影响,就是平平常常的一天。
但是对农村人的影响就很大,尤其是对大地大队第四生产队的人,影响更大。
因为他们过完十五就要正式上工了。一冬天的自由自在的好日子过去了!
十五这天的一大清早,赵振有和赵振德就得到了一个好活,除茅楼,就是把茅楼里面弄得一干二净。具体是怎么样的情况不好细说。
这个活必须让他俩今天就干,不然他们俩上工以后,家里可没有人能干这个活。
赵振有和赵振德龇牙咧嘴的轮番上阵,赵振东高高兴兴的从旁边路过一次又一次,就为了看他们吭哧咔哧的刨洋镐,然后崩可脸那玩意儿。
两个人刨完了,又拿着扁担土篮子给挑到后面的粪堆上,然后洗手洗脸根本就不当回事儿。
“站住,不行进来!你们俩身上太埋汰了。”
赵振有和赵振德低头瞅了瞅:“不埋汰啊?这不都扑喽干净了吗?”
“扑喽干净了也不行,得换衣服裤子,要不是一会儿进屋暖和了,你们俩身上的那玩意儿化了,这屋里就不能呆人了。”
赵振德把衣服袖子搁鼻子下面闻一闻,“哪来的味儿?一点味都没有。”
那也不行,赵振东离他们两个远远的,坚决不允许他们进屋熏着自己。
张桂香拿着笤帚疙瘩过来了。
赵振有和赵振德被张桂香同志折服了,进屋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又把换下来的脏衣服拿到小河边洗干净,挂在院子里面的晾衣绳上。
张桂香这才把手里的笤帚疙瘩放下。
赵振德凑过来:“小柱子,你也太娇气了,明天小队就开始干活了,都得去往地里送肥料,还得拿铁锹往筐里面装,到时候你怎么办?”
“什么叫我怎么办?跟我有什么关系?我还没到十八岁,不用下地干活。”
“谁说不到十八岁就不用下地干活?我和大哥都是十五岁开始下地干活的。别人家的孩子也都是这样的。”
“那是你们不干活就养活不了自己,你不下地干活,你吃什么?我就不用,我不干活一样活的好好的,还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那倒也是,小柱子不用干活就能活的好好的,赵振有和赵振德好生羡慕,无言以对。
坐在炕头上的赵长盛,捏一捏自己肚子上的肉,很是心疼。
虽然赵长盛不干活也有人养活他,但是那也不行,因为他还没到年龄,必须得下地干活。集体劳动不参加,思想肯定有问题。
赵长盛倒是愿意下地干活,天天在家里待着也没有什么意思,下地干活还能有人和他唠唠嗑、说说话,听点八卦新闻,他只是有点可惜自己刚刚长出来的那点肉。
农村都是这样,冬天猫冬的时候养了一点膘,到了春天开始干活的时候就往下掉,一直得掉到秋收。青黄不接的时候掉的最厉害,都瘦了吧唧的。
张桂香看着赵长盛坐在那捏肚皮就来气,“好了,别愁眉苦脸的搁那捏肚皮了,哪年的日子还不都是这么过来的。”
“那能一样吗?今年我不是长的肉多吗?我还不得心疼一会儿。”
张桂香都让他给气笑了,“看看你那点出息劲,你让你老儿子多给你买点好东西吃,它不就不掉了嘛!”
赵长盛:“那要是不掉的话,再吃点好东西不就长得更多了嘛!”
“去一边子去,我不稀和你抬杠,我还得做饭呢!”
张桂香下地去烧火做饭去了。
中午还不能吃元宵,元宵得留着晚上送完灯以后回来才能吃。
正月十五的晚上得上山去给老祖宗送灯。到了晚上往坟茔地那边一看,一个个小红灯直眨巴,好像是挺热闹的样子。
正月十五晚上送灯这个习俗可能许多地方都有。
赵振东他们家这一带,以前还是大家庭的时候,都是由长房长子带领大家,先在家里摆上供品,祭拜一番,然后等到天黑之前到祖坟去送灯。很隆重的。
后来破除旧的习俗,大家庭也都分家单过了,这个习俗就没有了,到了现在就是各家分头行动,自己去送自己的。
中午吃完饭,张桂香就把提前预备好的小灯笼拿出来了,一个罐头瓶子和一根小红蜡烛,还有几样上供的东西,装进小筐里面。
“赵长盛,你再看看有没有少什么东西。”
赵长盛扒拉扒拉,“行了,就这么些玩意儿吧,少不少的谁知道,现在也没有人讲究那么多。”
“赵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