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总督跟钦差冯大人继续步行而来。总督大人接着说:“淮安的城池就似飘在水上一样。这里的人家,枕河而居,依河而生。集市多,那是因为漕运的船只南来通过京杭大运河,经过唯一的航道入淮安,漕船在这里停泊,接受检查。每年初,漕船首尾相衔,帆樯林立,犹如巨龙过境,甚为壮观。漕船在淮安接受检查,漕粮质量,运期控制,都由居于淮安的漕运总督府把控。停留期间,漕兵把夹带私货拿上岸售卖,集市便多了起来。”
冯大人感叹,这些年淮安的繁华不亚于甚至已经超过扬州了。
朱南炳总督继续说:“还有戏园子多,戏班多。”
冯大人与河督大人边走边聊。
河督说:“请冯大人吃接晌吧。”
冯大人有点纳闷,问:“什么是接晌?”
河督大人说:“看日头,现在应该是巳时正刻,我们淮安人讲究在早点和午饭之间,加一顿小吃,打个尖,这顿小吃叫‘接晌’。从这里折回身,回到估衣街上,再向西就是文楼,请您吃点什么吧。”
冯大人欣然应允,二人返身向北步出茶巷,向西转进估衣街,不远处,右手边就是文楼。信步跨入文楼,里面客人不多,三三两两食客边吃边聊。冯大人见到一位客人碗里有似核桃仁一样的吃食,觉得奇怪,多看了两眼。河督大人见状,笑了。
两人在靠里边一张桌子边坐下,小二把毛巾搭在肩上,吆喝着跑过来:“二位官爷,想吃点什么?”
总督大人说:“淮饺三吃,三种各来一份。分两个半碗装。”
小二吆喝着跑去厨房了:“来了,淮饺三吃,各来一份。”
冯大人觉得好奇,什么“淮饺”?
总督大人神秘地眨眨眼,说,冯大人,尝尝就知道了。
不一会儿,小二捧着食盘,把淮饺送了过来。
呈现在两位大人面前的是两份一样的吃食,两只碗,一个盘子,盘子里一个个核桃大的“火饺”经过油炸,色泽金黄,中间透过半透明的皮,可以见到焦黄的肉糜馅心。淮饺像是金色的蝉儿,整齐扒在盘子里,看上去随时可能振翅高飞。河督大人把筷子递给冯大人,冯大人夹起一只金色“蝉儿”,皮酥、脆、香,里面的肉汁饱满,嚼一下,满口香,真是好吃。
冯大人觉得好稀奇,世间居然有这么好的美食,让人惊叹。
冯大人用调羹舀了一勺“汤饺儿”,河督大人说:“冯大人且慢。”
只见盛淮饺的碗面上飘着些许蒜花,丝丝的,嫩绿的,还有些许黑胡椒,淮饺躺在暗褐色发亮的酱油汤里。河督大人用调羹轻轻在碗里搅动,然后对冯大人说:“现在可以吃了。”
河督大人给冯大人介绍了眼前的“汤饺”和“火饺”。
冯大人尝了一口,说:“色香味俱佳,这碗汤饺儿令我想起‘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句了。这碧绿的蒜花,看上去若有若无,却让汤饺儿变得香爽无比,令人不忍停箸。”
河督大人说:“蒜花不能少,胡椒不能少,优质的酱油不能少,熬猪油不能少。更重要的是这个饺子的做法。”
冯大人说:“我是北方人,经常吃饺子,可是,这个饺子跟我们的饺子差距太大了。”
河督大人拿起桌上的饺皮,用两根手指头托着,对着光,冯大人清晰地看见河督大人藏在饺皮背面的手指头,这就奇怪了,饺皮薄如蝉翼,还半透明的,包了馅心,饺皮不会破吗?
河督大人说:“别小看这个饺皮,可讲究了。薄、透却不漏,特精道,点火能烧着”,说着用火折子把饺皮给点着了。
冯大人边吃边说:“这碗汤饺儿,像是核桃仁静卧,纹路清晰,甚是好看,饺皮像是纱。”
“淮安人也唤‘淮饺’为绉纱小馄饨,外面的皮煮熟了,皱皱的,像是薄纱轻揽。”
“吃这么一碗美味小饺子,这么多学问。”
“淮饺还有很多做法,夏季,用鸭子煲汤,鸭汤煮淮饺,可以消暑。因为,鸭子性寒,加上淮饺,香而不腻,消除溽暑。冬季,老母鸡加入当归黄芪熬制,放入淮饺煮食,鸡汤淮饺,可以治疗风寒感冒。海参烩制汤汁,浇入油炸淮饺,名‘海参火饺’,味极鲜美,有海鲜的香味。”
“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呀。”冯大人感叹道。
冯大人吃完了“汤饺”,再来品尝“炝淮饺”。
冯大人说:“这个饺子我第一次见到。”
河督大人说:“淮饺其实不是通常意义上北方人说的饺子,却异常好吃。这里的水土好,取自大运河的水,用明矾沉淀后,水是甜的,用甜甜的水煮食,饮食就美味无比了。您看这碗淮饺是‘草色遥看近却无’,而我却觉得像是‘雪岭含翠’呢!”
二人边吃边聊,甚是开心。
吃完淮饺,二人向程贵祥会长家走去。程会长早在门前恭候多时了,主宾一同进入园子。这个园子是皇上多次居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