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江山运作的第一个IP
北风那个吹呀,雪花那个飘。
燕京教育出版社的大门外,江山正忙着给黄永钰和自己点烟。
“今天得亏您跟着一块来了,不然那三篇序还真不一定能拿得着呢!”
这次北上燕京城,除了为“走进校园”拍些素材,再者就是为了那本即将再版的《江山钢笔字帖》。
第二次与燕教出版社合作,江山同志仍没有轻易提起版税分成的合作方式。
一是念及央美江书记的牵线之恩,至于二嘛,当然是因为自己现在的胳膊还不够粗。
所以,江山此次上出版社的目的,除了拿上一笔高达900元的稿费,再就是为了自己这本钢笔字帖上的三篇序言。
《江山钢笔字帖》这本薄册上,最令行家刮目相看的地方,就是开篇后:沈丛文、黄永钰,和央美院长江丰,亲笔书写的三封“推荐信”。
而这一会,这三篇序言的原件已经被江山握在了手里。
“那三篇序原本就是写给你的,它出版社凭什么压着不给你。”
虽然,黄永钰今天的确是替小江撑腰来了。
但这事他原本就觉得不是难事,毕竟如今的出版社、可根本还没有保存原件的意识。
一经采用发表,后面的事就根本不会再有人过问了。
全凭编辑自己个去处理。
退稿自当相提别论,如果作者投寄的是厚厚一本书稿,出版社当然得给人原封不动的寄回去。
但如果出版社收到的是单篇,或薄薄几页的小中篇,那么编辑就只能说声对不住了。
因为他们根本没那个精力去退,也根本没这么多资金去一一邮寄。
毕竟在7、80年代,文艺青年外加自以为是的文艺青年,其数量规模实在过于庞大。
“理的确是这个理,”江山也知道这三篇序的主人,就是冲着自己来的:
“但,您刚刚没瞧见那位朱社长的表情吗?还是有点不大情愿啊。”
“我怎么没瞧见,”黄永钰笑了:“她那是担心你会拿着这几篇序,和伱那些个字样上其它出版社去,可这事你要真想这么干,她也拦不住。”
刚刚在社长办公室里,朱社长可是逮着江山足足夸了好一会。
虽只盯着江山的钢笔字样连声叫好,没提一句电话订单爆响的事。
但无论是江山,还是旁观者黄永钰,眼里都已经瞧的清清楚楚了。
这本《江山钢笔字帖》,一定已经成为畅销书了。
页数少、空地多,不费纸标,不占地方,老少皆宜、物稀为贵。
最关键的优点就是,不怕被乱扣帽子。
虽然江山同志要这几篇序的原件,只是想给自己留个纪念。
但黄老师的一番话,也的确说出了江山的后期计划。
“她的确拦不住。”
但如果在条件同样的情况下,江山依然会把字帖交给燕教出版社继续发行。
“今天这风真是疯了,”江山眼睁睁看着自己喷出去的一口烟,向各个方向开了花。
“燕京城,最冷的时候要来了,”黄永钰抬头看了眼天空,漫天的小雪花随风乱舞:“明早我就不去送你们了。”
“您就是想送我也不让啊,”江山说完,看向了不远处的人行道:“您只管踏踏实实在被窝里待着吧!”
“那是,反正有他俩一路跟着呢!“
已经覆了一层薄雪的人行道上,捂的严严实实的刘小庆正双手揣着兜,挨在墙边站着。
尽管已经冷得跳脚了,可嘴里仍时不时对着俩孩子嚷上两句。
早就和刘小庆熟透了的江小鱼和江小白,这一会根本顾不上她喊什么,只管跟在陈佩丝的后面,嘻嘻哈哈的追雪玩。
“这俩孩子还没见过雪吧?”黄永钰停下了脚步:“瞧给兴奋的。”
“浦江也下雪,但孩子嘛,肯定是见一次乐一次。”
江山看了眼停在路边的电视台小车,赶紧挥挥手喊了一句:“上车出发吧!”
“欧~”
相比第一天刚下车时的老老实实、言听计从,这一会的小鱼和小白愈发活泼自在了。
长城、天安门、燕大、燕京饭店、全聚德……怎么说,也能算得上是见过大世面的祖国花朵了。
然而,以公谋私的三叔似乎还没占够便宜。
故宫红、故宫雪,美如画卷的紫禁城。
钟灵毓秀、育人不倦的水木清华。
三叔在朋友们的陪冻下,领着俩孩子在满天飞雪中,成功打卡了最后两处燕京地标。
当三大俩小紧赶慢赶钻进软卧包厢时,京沪线上的列车很快就再次开动了。
“二位这几天辛苦了,”
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