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光摆摆手,带着一丝肃穆说道:“你们的眼界还是太浅。
我燕国和鲜卑间,没有深仇大恨,但是却有利益气运之争。
大鲜卑山所出源流,只有一脉能成为胜者,要么我们败,然后臣服于他们,要么我们赢,他们臣服于我们。
这与另外三国不同,大鲜卑山的子嗣只能有一个国家兴盛,我们必须要将他们彻底踩在脚下才行,成为唯一的正统才行。
击败鲜卑后,洛氏人数稀少,不可能会接纳大量胡人进入凛冬城,胡人也不可能生活在那里。
毕竟至今为止,我仍旧不知道,洛氏是怎么在凛冬城生存下来,而不造成大量死亡的。
那么能够接受草原以及人口的,只有我们大燕,就如同承接宇文部一般,大燕的实力将再次迎来急剧的膨胀,等大燕整合了草原和幽并,十万甲骑南下,谁能挡我?”
慕容承光说到这里,燕国群臣都有同感,当然燕国南下,不就是燕人无数忍受辽东的苦寒,每逢寒冬时,都会有人冻死,凛冬城可是在前燕都再往北千里之遥啊!
那个地方有多冷,简直无法想象,洛氏是怎么活下来的,真是稀奇。
而后便被慕容承光所说的前景所震撼,十万甲骑,那是先汉在国力最顶峰的汉孝武皇帝时期才勉强达到的。
那个时候的甲骑成本相对比较低,还有大量的皮甲。
若是能在这个时代,真的能有十万铁骑,慕容承光将会被戴上天子的冠冕。
慕容承光振奋道:“况且大燕和洛氏的力量未必就不能和鲜卑争锋,发生在西域的事情你们没有听说吗?
鲜卑单于竟然直接死在一剑之下,和当年董卓之事,多么的相像。
洛氏的确是有一些我们所不能理解的手段,从使用的频率来看,或许不多,但应该还有,只要还有,就有大价值。
洛氏本身的实力也很强,凛冬城据说有将近十万人,不算行将朽木的老人和没有战斗力的妇孺,按照五分之一算,十几岁到五十岁的男子差不多有两万人。
其中有三千敢战士,以及其他青壮所组成的军队,留下种地和渔猎的人,抽调七八千人出征没有问题。
再搭配上胡人的辅兵,这份战斗力,如何都算不上弱,只要不像神庙军那样遇到鲜卑主力军团,足够用。”
燕国群臣都用一种有些奇怪的眼神望着慕容承光,那眼神似乎是在问,为什么大王伱对洛氏研究的这么清楚?
你是不是有什么不太好的想法?
凛冬城那地方可没法派军队去,大王你要谨慎啊。
慕容承光自然感受到了这种视线。
对洛氏了解的这么清楚,自然是有原因的,但那便不必说了。
总之他是个正常人,不会去对一个躲在深山老林,冰天雪地中的隐世家族有什么不妥帖的想法。
燕国臣子已经被说服了,慕容承光则在盘算着,无论是进攻鲜卑,还是进攻汉国,再有一场大胜,甚至都不需要他去逼迫,恐怕燕氏自己都会主动禅位了。
……
洛豫之从燕国蓟城离开后,就一路往奉高而去,在他还没有进入奉高时,就先见到了洛原,洛原和洛豫之的父亲洛襄是同辈,洛豫之径直躬身施礼道:“叔父安好。”
洛原多年未曾见过族人,颇为欣喜的拍了拍洛豫之的肩膀道:“辽东果然是锻炼人体魄之地,真是好男儿。”
二人一边走,洛豫之边说道:“叔父您这样的人,才是好男儿,小侄不算什么。”
洛原微微感叹一句道:“什么好男儿,不过是个裱糊匠而已,今日我来此接你,是担心你进了奉高城,找不到愿意接待你的人,你见不到皇帝陛下的。”
洛豫之闻言顿时心中咯噔一声,有些难以置信的望向洛原,洛原微微点头,示意的确是如此,压低声音道:“天下四国中,以我大汉国土最为肥沃,人口最多,但实际上却占尽劣势,我大汉是唯一一个没有山川之险守卫国土的国家。
魏国的关中四塞,可抵百万雄兵;楚国的襄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淮泗没有水军根本就越不过去,还有长江天险;燕国据有山川便利,在大平原上,又有骑兵之利。
大汉三面受敌,仅仅驻守在外的军队就达到了三家总和,处处都要防守,这就是大汉的现状,自先帝以来,我大汉便时刻防备,尤其是在徐州大败后,几乎是杯弓蛇影。
家族想要联络皇帝出兵,恐怕很难,汉国的军队,每一支都不能妄动。
最多只能派遣一支聊胜于无的偏军参加。
想要大军出动,我只能说,除非在皇帝的面前降下那种无与伦比的神迹,让他不敢拒绝。
仅仅不敢拒绝还不行,还要让他放心参加联军,不必担心汉军突发意外。
北方燕国的那位辽西王,一直都对大汉虎视眈眈,五年前率领着两万余骑兵一路杀到了黄河北岸,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