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颂听到父亲这么说,心中一动,、他赶紧说道:“父皇,您身体康健,春秋鼎盛,想要励精图治,无非就是转瞬之间的事,只不过您现在是想锻炼下我们,让我们这些晚辈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
乾帝听到这话,哈哈大笑。他拍了拍秦颂的肩膀,说道:“夏王,你这孩子会说话!之前我还真没看出你的本事。
你大哥能力也好,但是在关键时候有些糊涂,有些事情看不清楚。以后朝廷里,你可能要多担些担子了。”
听到乾帝提到让自己多担些担子,秦颂心中一喜,但面上依旧保持着谦虚的神态。他躬身道:“父皇谬赞了,儿臣自然会和大哥齐心协力,共同为朝廷效力。”
秦颂清楚,在这个时代,野心是不能写在脸上的。
他必须保持谦逊低调的姿态,以免引起麻烦。
因此,他强调自己只是辅佐大哥,并没有任何非分之想。
乾帝看着秦颂的神态,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相信这个二儿子是有能力的,而且也知道分寸。于是说道:“你们兄弟能够合作,那是最好的。朕也就放心了。”
两人又聊了几句家常,随后匆匆用膳。
秦颂知道父皇的身体已经不如以前了,所以他也没有多留,很快就告辞离开了皇宫。
当秦颂走出皇宫的大门时,他的侍卫罗明立刻迎了上来,此人是秦颂的老侍卫,跟随他多年,身材高大魁梧,面容沉稳,给人一种安全感。
他看了一眼秦颂,问道:“王爷,我们现在回王府吗?”
秦颂却摇了摇头,说道:“不急,我们两个人去城门口逛逛。”
秦颂想起刚刚海刚峰说的话,所以想实地去走访一番,看看灾荒情况。
罗明微微一愣,但还是点头同意了,于是两人纵马来到了城门口。
城门口守军看到秦颂和罗明骑马而来,立刻上前想要拦住他们。罗明见状,立刻拿出秦颂的令牌,大声喝道:
“你们瞎了眼吗?不知道夏王来了吗?”
守军一看令牌,顿时吓得脸色发白,连忙让开道路。
秦颂微微点头,示意罗明不要为难他们,随后便骑马离开京城。
此时他二人缓缓行走在京城外的官道上,秋日的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却无法驱散空气中的一丝寒意。
不远处,一片难民聚集的地方映入眼帘。
秦颂看到那些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人们,或躺或坐,眼神中透露着深深的绝望。
他们的周围,简易的草棚歪歪扭扭地搭建着,勉强为他们遮挡风雨。
秦颂叹了一口气,他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沉重。
他之前就听人说过,最近几年灾荒频发,即使是京城外也有许多难民。
然而,京城的戒备森严,这些难民无法进入城内,只能在城外苟延残喘。
此时,一股难闻的气味扑鼻而来,秦颂顺着气味望去,只见不远处有一口大锅,几个身穿破旧衣服的人正在忙碌着。
他们从大锅中舀出稀薄的米粥,分给那些难民。
然而,米粥的量实在太少,每个人只能分到一小碗,而且味道难闻,令人作呕。
秦颂心中五味杂陈,他转头对旁边的罗明说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天下无论何时何地,这黎民百姓都是最可怜的。”
罗明也读过书,此时赶紧道:“王爷体恤百姓,可谓有德。”
“光是体恤还不够,需要有所作为。”
秦颂沉吟片刻,随即让旁边的卫兵去找看管这里的官员。
那些卫兵看到秦颂和罗明的气宇不凡,知道他们身份尊贵,于是立刻飞奔而去。
在等待的过程中,秦颂走近了那些难民,他尽量让自己的笑容显得温和,轻声询问着他们的情况。
然而,他看到的只是一个个空洞的眼神和麻木的表情。这些难民已经失去了生活的希望,仿佛只剩下一具具行尸走肉。
秦颂心中不忍,正考虑如何救济他们的时候,一阵马蹄声传来,只见看管这片难民区的官员骑马而至。
秦颂抬头望去,出乎他的意料,来人居然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他身穿一袭青色长袍,腰间系着一条黑色丝带,显得干净利落。
他的面容虽然年轻,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股坚定和果敢,似乎是大家族子弟。
年轻人下马后,走到秦颂面前,不卑不亢地行了个礼,脸色平静,并没有紧张。
秦颂微微点头,算是回应。他打量着这个年轻人,心中不禁有些好奇。
“你知道我的身份吗?”
秦颂开口问道。
年轻人微微一笑,说道:“看您的这气派,在下便知道大人身份尊贵,下官的虽然不才,但也能看得出来。不过,下官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