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严重,才到了咯血的地步。
江奕咯血后,身体很虚弱,医生要求至少要住院半个月以上再观察。
江奕只得听医生的话,安心在医院待着。
每天睡在病床上,江奕目光呆滞,神情恍惚。
他觉得命运对他也太不公平了,现在工作没了,年纪轻轻的就躺在了病床上。
江奕住院的第二天,于成来到江奕的病房。
本来,于成昨天就知道江奕到医院住院的事情了,但昨天他有一台手术要做,所以就没有时间来看江奕。
看到江奕虚弱的样子,于成安慰道:“江奕,你也不要灰心丧气,背上思想包袱,肺结核现在不是什么不治之症,只要安心治疗,一定能康复的。”
“而且,现在国家有政策,肺结核患者有免费的抗结核药物,你出院后可以到县卫生防疫站去领取,坚持用药。”
于成医生说得不错,在古代,肺结核叫“肺痨”,那时候缺医少药,几乎是不治之症。
即使是达官贵人,如果不幸得了“肺痨”,纵有万贯家财,也无济于事,因为无药可救。
原因很简单,患“肺痨”的人,都是抵抗力低下的瘦子,而“肺痨”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
瘦人患病后发热乏力,食欲降低,营养得不到足够的补充,抵抗力只会更差,病情更重,形成恶性循环,最后要么消瘦衰竭而死,要么咯血而亡。
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中期,不少文艺界名人死于“肺痨”,如英国的济慈,俄国的契科夫,波兰的肖邦,美国的梭罗,还有我们的鲁迅先生。
文学作品中也有不少患“肺痨”的形象,比如林黛玉和茶花女、《药》中的小栓。
后来,新型抗结核药物不断问世,肺结核不再是绝症。
而且,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患者可以到各地的卫生防疫站,免费领取治疗肺结核的药物。
听了于成说的话,江奕心里增添了一点信心。
他想到自己还这么年轻,不能就这样,被病魔打倒。
江奕住院期间,郑秀敏只得放下手头的活,来医院照顾他。
那天,郑秀敏看到,儿子发病时“咯血”,着实被吓了一跳,她以为儿子会性命难保。
看到儿子这么年轻就患上重病,她心乱如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