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整军备战,整个女儿国都处于急速运转的状态,军营杀声震天,集市车流不息,到处都有部队调动的身影,唯有到了夜间,似乎一切都静了下来。
夜幕降临在女儿国,月光洒在宫殿的琉璃瓦上,映出淡淡的银辉。皇宫的寝殿里,女王已经熟睡,国王陈祎仍坐在书桌前,琥珀色的蜡烛在他面前轻轻摇曳,投下一片摇曳的光影。他的面前铺着一张白纸,手中握着一支沉香木制成的笔,浸满了浓黑的墨水。
陈祎的心中充满了矛盾。作为国王,他必须保护国家免受外界威胁,尤其是来自强大的唐朝。但同时,他也希望避免无谓的战争,保持和平。他深知大唐军队的战斗力,尽管有传说中的劫界存在,可一旦战火点燃,不管是女儿国的百姓还是唐军士兵,都是活生生的血肉之躯。
他在心中反复斟酌着词句,然后开始落笔,他的笔触坚定而流畅,全文如下。
女儿国君陈祎致大唐皇帝书:
陈祎,素衣净体,拜倒九霄,奉上万千之敬意。臣虽出家人,却因缘际会,受封为女儿国之君。今忝为国王,仍怀佛门之心,持慈悲为怀,故有不得已之言献于陛下。
昔日,臣遵佛祖之命,西行求法,途经女儿国,因缘际会,联姻为君。虽然臣身为国王,但心系大唐,心存佛法。女儿国虽小,却和平宁静,民风淳朴,国与国之间,应和睦相处,以和为贵。
近闻陛下遣军十万,欲讨臣国。此举虽出于国之大义,然而女儿国四周,有劫界之妙,非凡夫俗子所能通行。劫界之内,一切外来之人畜,皆化为灰烬。此非虚言,乃天地之奇,佛祖之威。臣虽佛门弟子,亦无法改变此劫界之威能。
陛下英明神武,世界尊崇。今臣以一国之君之身,恳请陛下深思,勿令万千英勇之士,误入劫界,化为虚无。战争非解决之道,和平乃天下之福。臣虽在女儿国,心系大唐,不愿见一方百姓受苦,更不愿见大唐士兵白白牺牲。
臣在此,愿以三界安危为重,两国和睦为贵,恳请陛下慎重考虑,撤回军队,共谋和平之策。
臣以佛祖之名,祈祷天下太平,两国和睦。愿陛下圣寿无疆,国泰民安。
女儿国君陈祎拜上。
————
在给大唐的国书中,陈祎告知女儿国劫界的存在,称任何外界人畜一旦靠近,都将瞬间灰飞烟灭,他不忍看十万唐军的血肉之躯化为灰烬,因此希望大唐皇帝体恤士兵性命,及时停止军事行动。
写完国书,已过子时,但陈祎仍未有睡意,他微微活动了一下手腕,摊开宣纸,以唐王御弟的身份,给兄长写了一封家信,全文如下。
至尊敬皇兄陛下,
愚弟唐僧,拜书于万里之遥。夜深人静之时,笔落惊心,墨迹皆是愚弟内心的颤抖与不安。愚弟自踏上西天取经之路,历经五年风霜,历尽千辛万苦,未曾有一日忘记皇兄的教诲与大唐的荣耀。然而,命运的轨迹岂是凡人所能预料,愚弟在女儿国一事,实乃天意弄人。
在女儿国,愚弟遇见了女王陛下,她如春日之花般温柔,如秋水之波般清澈。在她身边,愚弟首次领略了人间的情感,那是从未有过的心灵震撼。愚弟知道,此乃违背佛门清规,背离师门教诲,更是对皇兄您的不敬。但愚弟,已无法自拔。
结为连理之后,愚弟被拥立为女儿国之国王。此乃情非得已之举,非愚弟之本愿。而今,闻知皇兄派遣大军,意在征伐,愚弟心如刀绞。女儿国虽小,却是一方和平之土,百姓安居乐业,无辜涉战,实在不忍。
皇兄,您是天下之主,英明神武,定能理解愚弟此时的苦衷。愚弟虽负佛祖,负师门,更负了您,但愚弟此生唯一不负的,便是这份人间真情。愚弟在此,跪求皇兄,收回征伐之令,饶恕愚弟一时迷失,放过女儿国无辜百姓。
愚弟知罪,情愿放下袈裟,弃佛归俗,受尽世间非议,只求皇兄开恩,免此一战。愚弟在此,以弟之身份,以国王之尊,以一个凡人之名,恳求皇兄慈悲为怀,俯听愚弟一片苦心。
愚弟自幼孤苦无依,寄居寒寺,取经之路更是一路风霜,常常有丧命之虞。今幸遇良缘,得修得家庭之乐。恳请皇兄大发慈悲,赐弟重生之机,另寻取经之人。弟顿首再拜!
愚弟唐僧
拜于女儿国王宫之中
————
写完家信后,黑色的天边已露出一丝鱼肚白,陈祎怕惊醒了熟睡的妻子,便俯首在书桌上小憩了起来。
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了寝宫,细微的光线透过窗棂,洒在精致的家具和织锦上,为寂静的房间增添了一丝生机。
醒来的女王看到丈夫竟然睡在书桌上,她蹑手蹑脚地拿起一件外衣,准备给陈祎披上,以驱走清晨的寒气,没想到却惊醒了陈祎。
陈祎惊醒,迷糊中的眼神逐渐聚焦,最终定格在他妻子的关切面庞上。他有些歉疚地望着她,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感。
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