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朱棣的这番叮嘱,陈默连忙开口说道:“陛下尽管放心,微臣定不辱命!”
“嗯,正是因为朕信任你,所以才敢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由你来督办。”
“除了这件事情之外,朕还有一件事情要和你商量一下。”
“那就是有关于之前在京城闹得沸沸扬扬的皇爷的事情!”
“如今外界风传建文帝当初成船逃到了南海,而这群反贼现在所打的旗号也正是要让朝廷接纳建文,同时希望朕将皇位交回到他的手中!”
“有关于当初的那些事情恐怕你也不够了解,朕今天便于你明说了吧。”
“当初攻入宫中的时候,朕只发现了一具焦尸,而那便是皇后的尸体。”
“建文自那日开始便音讯全无,没人知道他究竟去了哪里,而朕为了天下太平也只能对外宣称建文已死,死于自焚!”
“如今这群反贼就像是附骨之疽一般紧缠着这件事情不放,如今民间对于此事可谓怨声载道,而这群反贼也的确是对朝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朕之前命你建立东厂的目的主要也就是为了牵制这群反贼,只可惜如今朝廷有更重要的任务要交付给你,接下来你觉得朝廷应该如何对付这群反贼?”
听到朱棣提出的这个问题,陈默笑着对其说道:“既然陛下已经认定了他们是反贼,那又何必在乎他们所说的话呢?”
“如您所说,建文早就已经死在了大军压境的当日,甚至连他随身携带的龙凤玉佩也在火场之中被发现。”
“如今这群反贼之所以会拿此事大做文章,也不过是希望借此向朝廷施压,希望朝廷能够向他们让步而已。”
“陛下之所以会一再纵容他们,那是因为念在他们也是您的子民,念在他们是大明朝的百姓。”
“可是您之前已经给了他们这么多次机会,他们却始终冥顽不灵,继续要与朝廷作对,既然如此,那您又何必对他们继续留情呢?”
“既然陛下向微臣问及此事,那微臣倒有一个办法提议!”
“什么办法?”
“派兵平叛!”
“只有用强力手段让这群反贼感受到何为恐惧,这样他们才不会继续向朝廷发难!”
“朝廷必须要将他们的身份彻底打为反贼,只有这样才能让百姓认定朝廷者是正义之举。”
“至于他们究竟是什么身份,这一点和朝廷又有什么关系?”
“您当初之所以会举兵回朝,为的也不过是进京勤王,黄子澄,齐泰在建文面前进献谗言,险些导致大明因此分崩离析。”
“您当初提兵进京实属无奈之举,难道天下百姓会不明白您的良苦用心吗?”
朱棣之所以会在这件事情上显的如此犹豫,并不是因为他的手腕不足,而是因为顾及自己与朱允炆之间的叔侄之情。
叔夺侄位本就于理不合,如今京城又因为这件事情而传的沸沸扬扬,哪怕是朱棣也必须要多番考量。
可是陈默置身事外,对于此事的看法自然更加透彻。
在陈默看来朱允炆是否活着并不重要,只要朱棣说朱允炆死了,那他就是死了!
朱棣如今已经在为多年并且将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条,或许说朱棣在得位方面的确有些不正,不过这也只限于人品问题,并不涉及到统治问题!
如果朱棣上位之后同样昏聩无道,那有人重新打着建文帝的旗号想要将他推翻下台,这于情于理还说得通。
可是朱棣在位之后所做出的一系列改革却让百姓为之称道,尤其是朱棣决心要发兵扶桑,彻底为后世子孙永绝后患,这件事情更是得到了陈默的认可!
无论是于情还是于理,陈默都必须要支持朱棣。
贤臣得遇明主,这对陈默来说也算得上是一件天大的幸事。
如果没有朱棣的支持,也不会有他如今施展抱负的机会。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陈默才会在事事之上听从朱棣的安排,甚至对于朱棣想要将自己派到扶桑督战这件事情都没有任何的犹豫与拒绝。
朱棣听完了陈默的这番话后显得若有所思。
“倘若真是如你所说这样,那真是的确是应该对他们施以雷霆手段了!”
“之前朕还念及叔侄之情,对于他们较为松懈,本以为他们能够悬崖勒马,好自为之,却没想到他们形势愈加疯狂,甚至想要动摇国本。”
“如果继续任由他们胡作非为的话,那他们日后很可能会酿成一股极大的隐患。”
“朕原本是想让你将这件事情彻底解决完毕,然后再派你前往扶桑。”
“只是战机难得,实在延误不得,若是错过了这次机会,那日后说不定又要何时才能等到合适的时机。”
“这样吧,工部的船只如今基本已经建造完毕,朕准许你在京城逗留两日,和你的夫人,老师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