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那句话,战略可以粗,但战术一定要细,并且要做到极致的细。基于“缅军一定要把暗影兵团送走”这个大判断,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陈沉安排了一系列的战前准备工作。首先,潜伏在景栋城里的四名队员重新做好了身份,改头换面活跃起来,借助戒严期间仅有的4个小时时间,花了三天,探明了绝大部分可能的撤离路线。空中路线本来是第一个被排除的,但陈沉经过仔细考虑之后,反而把“民航撤离”这一条列为了最有可能被执行的路线。原因很简单,景栋有机场,有民航,而且当下就有滞留在机场的飞机。双方打到了这个份上,封闭民航机场是必然的策略,实际上也已经执行了数月,但,你决不能断言,缅方就干不出来以“撤侨”的名义,把暗影兵团送走的事情。一旦这个方案被执行,等待东风兵团的将会是极度复杂的作战态势。投鼠忌器,万一对方跟其他需要撤离的平民混在了一起,那真的就是打也不行,不打也不行了。所以,情报工作必须要做在前面,万一对方有调动民航的动向,就一定要提前去做打算,把暗影兵团拦截在机场之外。这项工作非常复杂、非常需要经验和天赋,因为这已经涉及到高度军事机密的层面,哪怕是借助小鱼的力量,都不可能在东风兵团要求的“时效性”之内,获取到准确的信息。所以,为了保证监控的饱和性,陈沉毫不犹豫地从鲍晓梅那里把姜河要了过来,并把他送到了景栋。过程相当曲折,可越是曲折,就越显示出姜河真的是搞情报的一把好手。他自己给自己做好了一套行脚僧的身份,依托的是他在女儿死后那段学佛的经历、以及他本来就会的泰语。他做好了度牒,假装是一个完全不关心外界,一门心思苦修、且对所谓战局没有任何感知的纯粹僧人,就那么大摇大摆的穿过了三方的防区,直接进到了景栋,落脚在一座他“曾经落脚过的寺庙”。瓦琼坎佛寺。实际上,他落脚过个屁,他对这座佛寺的所有“记忆”,都是从白狗那里来的。因为这座佛寺,就是曾经狮子兵团的落脚点之一!没错,他真的在极短的时间之内组织调度起了所有可用的信息资源,并将其汇聚成了一条坚韧的主线。这种能力,你要说没点天赋在身上,那真的是不可能做得到的.而在进入景栋之后,姜河也迅速展开了他的工作。跟鲍启、桑叶盯着机场、盯着油库不同,他盯的是大巴车、酒店洗衣房和家政公司。大巴车不用说,对标的就是“人员接送”这一块。酒店洗衣房,是为了找到滞留的机组成员的具体位置。景栋稍微高档的酒店就那么几家,他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找到了机组成员的住处,然后又收买了洗衣房的工作人员,让她只要看到有制服送洗就通知自己。原因很简单,机组上飞机之前,制服一定得洗,得熨。而第三个,针对的就是男性机组成员-——这是第二条监控的延伸。滞留的两架飞机,机组成员男女各半,他们在景栋已经呆了几个月,不可能耐得住寂寞。而所谓的“家政公司”提供的“女佣上门服务”,就是一种不可直言的潜规则。盯紧她们,就能获取到更多的“一手信息”。当然,除了这三条主线之外,他还做了一系列的动作去获取信息,以便交叉验证。当这一系列的策略传到陈沉那里时,就连见多识广的他也有种叹为观止的感觉。因为,姜河真的是把开源情报这块做到极致了。他的一套组合拳打出来,情报颗粒度甚至不输于某些冒着高风险去搞来的闭源情报了因为他的到来,东风兵团对民航撤离路线的监控形成了闭环,而其他方面的监控,就顺理成章地交回到了鲍启等人手中。陆路、水路因为路线狭窄短促、单次撤离人员数量有限,所以基本上不可能涉及到投鼠忌器的问题,只要掌握制高点,盯好几个码头、几条小路,就基本上能做到及时响应了。三条路线封堵,还剩下最后、也是最隐蔽的一条路线,那就是分散突围。是的,缅军要把暗影兵团送走,但这个“送走”,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并非实实在在地去送。所以,暗影兵团这些人,还是有可能以1到两人一组的散兵队列分散撤离的。但是,他们可以分散撤出景栋,却不能一路分散撤出缅甸,因为他们不是缅甸当地人,哪怕对地形再熟悉,不能统一行动的话,时间一拉长,暴露的危险也只会增加,不会减少。陈沉判断,他们必然需要设置集合点,而这个集合点的距离,也必然不可能距离景栋太远。那就好办了。都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还都只能在图上作业,你能想到的集结点,我就想不到吗?陈沉在景栋周围按照双方布防情况、周边交通情况、地形、水文各种因素,画出了大大小小50个可能的集结点,然后让何邦雄分出了50个民兵,就部署在这些集结点守株待兔。他不指望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