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堡。
法军士兵的士气极其低落,毕竟整天被人用炮轰谁也兴奋不起来。最可怕的是这种一面倒的情况已经持续十几天了,而军队的高层似乎毫无办法。
当然这里指的主要是后增援上来的新兵,之前参与过德意志联军正面作战的法军都不会有这种想法。
这也是这支法军高层一直沉默的原因,在经历了数次袭击之后,本以为能一雪前耻的正面作战结果迎来了至今最大的溃败。
拉莫西里埃起初也和自己的部下们一样被打懵了,但是经过这些天的复盘和持续观察,他终于发现了这支联军并不是德意志联军的主力或者说他们的主力还没到。
之前三番五次地劝降更像是在拖延时间,除了最初的两天炮击的频率也不是很高,而且经常是在夜间乱轰一气。
拉莫西里埃也不是庸才,他很清楚第一天的那场会战中将德意志联军这些杂牌部队运用得如臂使指的将军绝不可能是庸才。
在那次惨败之后拉莫西里埃开始重视眼前的对手,而奥地利的阿尔布雷希特大公毫无疑问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
其履历、战功、甚至是出身都无可挑剔,德意志联军内部派系众多,也只有出身哈布斯堡皇室的人才能驾驭得了。
这也是此时三路德意志联军的统帅都出身哈布斯堡家族的原因,多国联军最大的问题就是难以统一指挥、调度,容易出现谁都不服谁的局面。
友军有难,不动如山,并不是笑话。
虽然大家是德意志联军,虽然大家说的都是德语,但是由于派别、国家利益、政治目标等诸多因素的关系,无法沟通,甚至拒绝沟通也是正常现象。
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绝对强大的组织或个人来打破这种乱象,否则一盘散沙只能成就敌人的威名。
在维也纳会议之后,欧洲几十年间没有大战,所以德意志邦联中并没有一个强人能让大家服气。
那就只能比血统和国力了,而奥地利和哈布斯堡家族毫无疑问就是德意志地区最强大和最高贵的代名词。
至于为啥不让1848年涌现的那些民间领袖来统帅,首先明确一点弗兰茨是奥地利帝国的继承人,按照屁股决定脑袋的理论他就不可能让这种情况出现。
其次这些所谓的领袖并没有能压制邦联内各国贵族的能力,正相反他们还会遭到各邦国贵族和旧势力的全力抵制。
这些人甚至都没法压制他们内部的派系斗争,很多人的地位都是多方妥协的产物。
指望他们统一联军的步调和思想无异于痴人说梦。
最后这些人也不具备统帅、指挥的基本能力,弗兰茨看了这些人的履历其中军职最高的一个是一位因爵位受功的上校。
这些人指挥能力从之前国民议会的内斗中就可见一斑,综上所述让他们指挥个千八百人斗殴还行,真让他们指挥千军万马怕不是在开玩笑。
让奥地利的皇室成员担任统帅则完全不需要关心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而且刚好卡尔大公、阿尔布雷希特和弗兰茨都是非常出色的统帅。
历史上此时卡尔大公已死,不过由于弗兰茨的出现让原本的历史发生了改变,那么整个奥地利帝国,甚至是整个德意志地区最有声望的指挥官便是卡尔大公,让他担任一路指挥自然没有人会有异议。
而阿尔布雷希特应该算是奥地利帝国最后的将才,历史上的他此时还未崭露头角。
但是此世他已经在多次战役中证明过自己,再加上其本身优秀的才干联军中也少有不服气的。
至于弗兰茨,他不需要证明什么,只靠身份、地位,以及各方势力的吹捧就能压制住绝大多数人。
无论是教会打造出的天生圣人,还是哈布斯堡家族吹嘘的仁慈圣君,亦或者帝国政府强调的正统性和合法性都可以把普通民众唬住。
至于那些贵族,他们更加理解这些词语背后的强大,数千年来积攒的生存智慧让他们本能地选择和弗兰茨站在一起(本国的除外)。
资本家就更好解决了,毕竟谁钱多谁就是奥古斯都。
剩下的民族主义者们还要顾及弗兰茨这个德意志帝国皇帝的虚衔,他们要是真想统一德意志,那还得指望弗兰茨呢。
回到萨尔堡。
拉莫西里埃无法理解阿尔布雷希特的用意,这让他有一种不安的感觉。
贝尔维在意大利战场的进展之快是他所没想到,但与大东方舰队叛变、英国地中海舰队全军覆没的噩耗相比又好像没什么值得惊喜的。
其实此时应该做一次试探性的进攻,但现在法军的士气已经跌落谷底,恐怕没人愿意去送死。
拉莫西里埃只能寄希望于其他路的友军,希望他们能早日打开局面,这样一来他也就能功成身退了。
实际上巴黎方面并不满足于他在洛林的功绩,强烈要求他继续进攻争取早日打进维也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