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荣不知道这一日,发生在上林苑的一切,究竟有没有老爷子的手笔。
但毋庸置疑的是刘荣抓住了这个不是机会的机会。
——老爷子和东宫之间的微妙关系,应该可以就此恢复正常,至少是能维持住表面和气。
至于刘荣自己,虽然不大可能就这么容易的被东宫窦太后接纳,但也至少得到了窦太后勉为其难的认可。
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除了刘荣——除了认可刘荣这个太子储君,窦太后,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甚至是不比刘荣差太多的选择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就好比几百年后,唐祖李渊堂堂天子之身,尤其还是开国之君,却在玄武门之变后,甘愿被儿子软禁于深宫多年,便是这个道理。
只不过,刘荣终还是无奈的叹息着摇摇头,将自己的另外一件顾虑说出口来。
于是,刘荣的储位就莫名其妙的坐稳了。
却并没有急于开口阻止,而是慈爱的丢出一句太子想做,那就试试看吧?
彼时的太子启,是否也像现在的太子荣这般,意气风发,朝气蓬勃……
就好比后世,你再怎么技术过硬,前途光明,私下里能和领导相处的更好一些,多一些往来,对你也只会有好处,绝不会有坏处。
「仅仅只是因为在儿看来,一个出身堂邑侯府的太子妃陈氏——甚至是陈皇后,对于我汉家的宗庙、社稷而言,终还是弊大于利的。」
从回忆中缓过神,天子启又如是补充了一句。
「太子非但不会有损失,反而还能更心安些,和东宫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牢不可破。」
能在明面上认可自己,至少是默认自己这个太子储君的合法地位,刘荣便别无他求。
「但儿做出这个决定,即不是因为厌恶阿娇,也不是因为担心馆陶姑母。」
「太子解决了东宫——至少是让东宫不再敌对太子,馆陶主能拿捏太子的筹码,可就又少了一个。」
盖因为天子启清楚地知道人世间的选择,往往并非‘这么选是对的,那么选是错的"这么简单。
「故而,再三权衡之后,儿终还是决定放弃‘联姻"这个捷径,打算用其他的笨办法,来构建自己和东宫之间的关系。」
倒是让刘荣想起后世,某知名游戏中的人物金句。
如太尉周亚夫不计代价、不求回报的支持;
就算是被软禁于深宫之中,如果铁了心要复辟,李渊难道真的没有一点胜算吗?
「父皇会宫车晏驾;」
刘荣今日的举动,其背后所暗含的信息,自然是难逃天子启那双被朝野内外,乃至天下人誉为‘慧眼如炬"的眼睛。
「——但儿名正言顺,立之以嫡长,年壮即冠,本就不需要向东宫借这么大的势。」
「唯独就怕孝惠皇帝那般,因为怕做错,便什么都不做。」
在刘荣这段话音落之后,难得可以私下交流的父子二人,却是默契的陷入一阵漫长的沉默之中。
「锦上添花,难道不好吗?」
除了政变成功的二儿子李世民,唐祖李渊的其他儿子,都尽数死在了那场玄武门之变当中。
万一玩儿出花活了,也算是为汉家的后世之君,在‘联姻"之外,另寻了一条和东宫利益捆绑的新道路……
对于刘荣并没有和自己做出同样的选择——并没有通过联姻来构建政治同盟,天子启倒也并没有因此,而觉得刘荣‘不类父",或是不够理智之类。
「最为
关键的是因为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功劳,而被父皇新封为魏其侯的大将军窦婴,即将成为儿臣的太子太傅。」
——先帝对天子启,总是无比严苛;
所以,本着‘我的选择也不见得有多好"的原则,对于刘荣另辟蹊径,放弃‘联姻"这个最省事、最简单有效的政治结盟手段,天子启并没有急于否定,而是更偏向于观望。
所以,天子启很乐意给予刘荣。
「换而言之,薄太后伸手向父皇要个太子妃的位置,是为了填补轵侯薄昭死后,薄氏在朝堂之上的影响力空缺。」
「好的决策,无论决策者有多么不喜欢、多么愤怒,也应该理智的推行;」
对于老爷子那礼乐崩坏级别的混乱称呼,刘荣显然也已经习以为常。
问题的关键在于,然后呢?
从儿子手里夺回江山,复辟即位,然后呢?
——确实。
窦太后不是真的认可刘荣,也不是改变了对刘荣的看法,仅仅只是因为除了刘荣,窦太后没有其他的选择;
想了许久,天子启也没想到自己,能怎么反驳刘荣‘放弃和东宫联姻"的决定。
——李渊真的拿李二没办法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