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李善长麻烦的而是真的来看中都城,真觉得李善长做得非常好那这样一来,岂不是李善长很有可能,可以凭借着修建中都城的功劳,再回中书省!当这个念头出现在心中,并觉得真的可能会成真之后,胡惟庸整个人都变得不好了。如果真的如此,那他可真的亏大了!空欢喜一场!原本以为能借着这次的事儿,让刘伯温和李善长二人,好好的斗上一斗。他稳坐钓鱼台,渔翁得利。可现在,怎么看起来却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倘若,真的让李善长再回到了中书省,那他胡惟庸可就彻底的坐蜡了!李善长不在中书省,远在淮西这边,他都要伏低做小。很多事儿,没有李善长的支持,都做不下去。那若是让李善长再回到了中书省里,凭借着着李善长的地位,资格,他这个中书省丞相,肯定要退位让贤。被李善长压得,更加喘不过气儿。这个结果真不是他想要的!这该如何是好虽然心中着急,可这个时候胡惟庸却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上位若不想动李善长,他胡惟庸是真的不敢有任何的动作。也真不是李善长的对手。正在这时,却听的一阵咚咚咚的声音响起。只见前面,已经空出来了一大块的地方。有着一个个穿着喜庆的百姓,腰间悬的腰鼓,手拿鼓槌敲着上场了。这腰鼓打的非常的有节奏,一边敲,还一边跳。看起来热闹非凡。很快便有唱词响了起来——“说凤阳,道凤阳,手打花鼓咚咚响。凤阳真是好地方,赤龙升天金凤翔。数数天上多少星,点点凤阳多少将。说凤阳,道凤阳,手打花鼓咚咚响。凤阳真是好地方,皇恩四季都浩荡。不服徭役不纳粮,淮河两岸喜洋洋。”这些凤阳的老乡亲们,一边跳,一边敲鼓,一边唱,好不热闹。过年时的气氛,一下子就起来了。这凤阳花鼓,是朱元璋很喜欢的一个地方特色。之前这些凤阳的老乡亲们,前去给朱元璋祝寿,都会来上一段凤阳花鼓。属于保留节目了。而朱元璋每次听完后,都会非常开心。还会亲自接待这些凤阳的老乡亲们。可以看得出来,这些凤阳老乡亲们表演的花鼓,要比上一次给朱元璋祝寿跳的要更好。很显然是暗地里都没少下功夫。只是朱元璋此时再去看这让他十分高兴的花鼓,听着唱词,却觉得异常的讽刺。不自觉的就想起了,梅殷与自己所说的另外的一段花鼓词。越听,心里就难受,怒火上涌。这哪里是怼他的歌颂分明就像是一道道的耳光,不断的扇在了他的脸上!让他看到了中都城的累累白骨,看到了血泪斑斑。想起了他儿子所写的亲笔书信中,所讲述的在中都城里的种种见闻。种种残酷。朱元璋心中怒火升腾,脸上却挂着笑。那些凤阳的老乡亲们,敲鼓唱歌更加的起劲儿了。这是他们的高光时刻。坐在边上的李善长,偷偷的观观察朱元璋的神色。一颗心彻底的放了下来。很好!很好!上位果然没有被那梅家那浑蛋小子,所横插的一杠子惹恼。并没有因此,而对自己产生什么不好的联想。这里就能看得出朱,元璋的控制情绪的本事。当他真到了需要控制情绪的时候,哪怕心里面再暴怒,都能够很好地,将真实的情绪给忍耐下去。不让别人察觉。连李善长这等人,如此近的距离都察觉不出分毫来。功力如何,可见一斑。或许朱棣造反之时,那精湛的演技,就是继承于他爹朱元璋。那些表演凤阳花鼓的凤阳老乡亲,连跳带唱带敲鼓,一连来了三遍。朱元璋这才从辇车上站起身来,笑眯眯的走了下去。李善长也慌忙起身,在边上扶着朱元璋。他知道,朱元璋这是要给老乡亲们亲近亲近。果然,朱元璋下了辇车,来到这些老乡亲们身边,笑着和他们打招呼。很是亲切和蔼,哪里还是那个十分威严,令许多人都不敢触其怒的洪武皇帝“李大叔,张六子……”朱元璋一一喊着这些人的名字。“你们能来这儿迎接咱,咱是真高兴。”说着,就给这些人亲切地唠起了家常。说了一会儿,朱元璋开口道:“咱这次回来,就是要看看中都城的。这中都城你们都去了没有建的咋样”朱元璋望着他们说道。“去了去了。”领头的李大叔连连点头。“这次我们还在那里,待了两天哩!修的真好!看起来就像是天上的宫殿一样。比那应天城都还好看!韩国公他们,是真的尽了心。今后上位您来到了这中都住下,咱们这些老乡亲们心里都有了着落。就能经常见到您了。老乡亲们都盼着这一天呢!您是咱这边出来的皇帝,对咱们又这样好。不服劳役不纳粮,日子都过得好。吃得饱饱的,和蒙元时候比,那可真的是,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咱老乡亲们,对上位您是真感激……”这刘大叔满是感激的说着。对于朱元璋到感激敬佩之情,溢于言表。毕竟眼前的人,早就已经不再是那个穷的饭都吃不起的放牛娃。不再是那个父母去世时,连一块埋葬的地方,都没有的朱重八。而是大明的皇帝!也确实给他们这些人,带来了切实的好处。李大叔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还把韩国公给夸了一遍。朱元璋笑着点点头,又问道。“就你们知道的,那众多给咱修中都的劳役们怎么样他们吃的如何”李大叔开口道:“他们吃的是真挺好,一天三顿饭,每一顿都有饼子。喝的粥,插筷子不倒。还有咸菜吃。一个月还能见两三次荤腥。”朱元璋点了点头,面上笑意更浓。“那睡的地方呢”“睡的地方也好,虽然有不少都是用茅草搭出来的棚子。可这茅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