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听完杜兰的话之后,意识到这不是未来,而是已经发生了,已经有三十个少年和少女被改造过了。未来到底会怎么样?无法想象。
但马克并没有再问更多的问题,问了也没用,毕竟未来如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为了让大家都接受自己的选择,就需要无为而无不为,太难了。马克自问自己可以战斗,但没办法做到唐尼这样悄无声息地把事情做完,为人类做出一个选择。
差距太大了。
马克看着外面的大风,看着风中忙碌的尘民,一个恍惚,感觉外面的人都变成了怪物,灯塔也变成了怪物的巢穴。他感觉自己无法超越人类的审美,无法超越人类的刻板印象。
“思考未来真的是太奢侈了。”
杜兰心想马克应该去看看《沙耶之歌》,里面的男女主就很有意思,女主在男主眼中是美少女,但在别人眼里是怪物。而男主看别人是怪物,只有女主是美少女。
审美到底是什么?
美到底是什么?
是各花入各眼,还是有一个美的硬性标准?
艺术家创作的时候到底是拟真还是应该抽象,应该对景色最大程度地还原,还是应该创作一些匪夷所思、难以理解的东西?
自己觉得美,别人觉得丑,到底是自己的错,还是别人的错?
马克脑子里全是问题,如果大家都变成怪物,就自己一个正常人,到时候真正的丑八怪就是自己吧?
如果闫冰也变成怪物,自己也受不了。
压力很大,一想到人类在未来会变得丑陋,整个人都不好了。
闫冰看出爱人的混乱,不由询问原因。
马克没有隐瞒,和闫冰分享了自己的想法。
“我觉得你想多了。”闫冰说道。
马克苦笑道:“虽然有些滑稽,但这并不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已经开始了。未来可能会有很多人都变成我们无法理解的怪物,只为了能在玛娜生态中生存下去。”
闫冰也想到如果自己变成怪物的话,会怎么样,自己所重视的东西都会粉碎吧,甚至连爱都会变得无法理解。
以前她对马克的爱是爱情的爱,变成怪物的话会不会变成对食材的爱?爱得死去活来的男人,变成了美味的食材。
至死不渝的爱情是如此脆弱:“到底什么是爱?是我们身体的荷尔蒙,还是大脑的内分泌,亦或是灵魂的波动,或是生命源质的互相吸引?”
马克回答不了。
一思考这些问题,顿时感觉人类的感情都很虚伪。
如果让杜兰说的话,爱就是分配的基础,仁就是分配。
墨家的弟子骂儒者都是禽兽,因为儒家先爱自己,然后爱别人,所以是禽兽。可科学证明人类就是动物,就是禽兽,所以墨家没骂错,儒家也没做错,大家都没错。
先爱自己,就是先给自己分配。再去爱别人,就是分配给别人。
至于爱到底是什么,肯定是很复杂的因素融合而成的,不是一个原因就能解答的。和自己受到的教育、自己的审美,还有自身的性格有关,当然和身体内的荷尔蒙也有关系,多种原因最终决定了爱的范围和方向。
相比于爱,还是仁更容易理解,只分配自己就是不仁,分配大家就是仁。
至于审美,杜兰知道审美也是分为两个部分的,一部分是艺术家,另一部分是观众。艺术家和观众之间有信息差,艺术家展现的内容,不代表是观众能够理解的。
有些哲学家认为,艺术家在创造的时候应该是有一种源自自然的美的标准,艺术家应该展现纯粹的美。
这种美是去掉欲望的纯粹之美,就好像一个苹果,如果是大自然中的苹果,观众看了可能会觉得饿。那么艺术家的作品就要展现苹果纯粹的美,观众看了只认为这是一只苹果,而不是一种食物。
也就是说艺术家的终极目标是去除观众的欲望,让观众发现纯粹的美好,和自然进行毫无欲望的对话。
也就是‘观者不欲,欲者不观’,审美是没有欲望的,是单纯的。
当然了,也有另外一些哲学家认为上面的说法全是屁话,什么叫做自然的美?自然就是有残缺的,艺术家的目标是补全自然之美,是要完成‘美的预想’,是超越自然的,艺术家创造的应该是‘理想中的苹果’,就是能让观众看一眼,就觉得吃饱了,就不用再去看其他的苹果了。
这种审美之下,不需要体现自然之美,而是要展现理想的美,自然是不理想的,所以艺术家得去弥补。当然这种美的预想,肯定以艺术家为主,就会产生艺术家教观众审美,按着观众脑袋去接受美的现象。因为弥补自然的方向是艺术家先入为主的观念,他已经认为自己的弥补是超越自然的美了,那么任何的反对都是对美的污蔑,是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