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叔孙通便出现在了朝会上。
我落座后看到叔孙通,叔孙通投来一个感激的目光,我没有多说,便宣布朝会开始。
我开口道:“昨日关于先皇下葬时间并无定论,朕回去后仔细思量了一下,朕意,将先皇下葬日期定于初春,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冯去疾率先开口:“陛下,若是初春便将先皇下葬,臣恐骊山陵届时尚未修建完毕。”
李斯附和道:“臣也有如此担心,以目前的工程进度,初春决计无法完成骊山陵的建造。”
我神色肃穆道:“朕的意思是,骊山陵也在初春完工,骊山陵大体已修建完毕,待到初春,便将陵寝封顶!”
如果没有意外,暴风雨要来了!
果然,李斯听到我的话后,神色顿时一变,也顾不上不与我起冲突了,躬身道:“陛下,万万不可,骊山陵乃是大秦始皇帝的陵寝,是我大秦万世基业之根源,皇帝在位时便制定了建造图纸,如今贸然封顶,臣恐……臣恐臣民会有议论!望陛下三思。”
嬴政是李斯的神,就算死了,李斯也不能容忍任何人对其不敬!
紧接着太史令白垒也起身道:“陛下,李相所言不错,皇帝下葬日期应当观察星象、择选吉日,岂能草草决定,臣请陛下收回成命!”
我应道:“朕之所以如此考量,也是遵重先皇遗愿,先皇在驾崩前曾带朕和李相一起去过骊山陵,看到骊山的民夫,先皇曾感叹‘民之力将竭也’,从那时先皇便想减轻徭役,与民生息,只是还没来得及有所动作便已归天。”
“朕不仅希望骊山陵在初春封顶,还欲停修阿房宫,放缓直道修筑!”
嬴政自然没有说过什么民力将竭的话,不过在骊山的时候我曾跟嬴政单独待过一会,谁也不知道嬴政说了什么,现在我不得不搬出嬴政的名头,借此看看能不能唬住这些人,让事情不那么棘手。
此时叔孙通站了出来。
我昨天执意将叔孙通任命为博士,就是为了在今天的停修两大工程讨论中让他发挥一些作用,儒家向来不满嬴政大兴土木,他一定会支持我的决定。
叔孙通起身开口道:“臣禀陛下,停修阿房宫臣认为可行,现在咸阳宫室已经能够满足国家之用,再添宫室,只会徒耗钱粮。”
我还没来得及感到欣慰,没想到叔孙通话锋一转:“但是将骊山陵草草封顶,臣以为不妥。帝王之事,关乎国家,生死之事,更是重中之重。黔首之死尚且遵循礼制,皇帝归天更应依制而行,岂能如此草率。”
我万万没想到,叔孙通居然会在这件事上反对我。早知如此,我昨天退朝后就应该先与其见面商量一下,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我还没说话,御史丞李行起身道:“禀陛下,臣以为陛下之意并无不妥。各位同僚,若是皇帝依然在世,依陛下所说,也会与民生息,停修大型工程并无不妥。”
御史中丞周折附和道:“臣附议。现今阿房宫修筑民夫已达20万人,骊山陵更是达到惊人的40万人。先前嬴越一案虽然是六国余孽在作祟,但总归暴露出民力不足的问题。陛下之意既是顺应民情,又是承继先皇遗愿,臣以为可行。”
我看着二人,两人都是御史大夫冯劫的属官,他们集体站出来有些耐人寻味。
随后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咸阳殿中热闹非凡,支持与反对的人数大体相同,但反对的人有李斯领头,显然声音更大一些。
听着殿中人声鼎沸,我摆摆手,岐绾立刻高声说道:“肃静!”
殿中顿时安静下来。
我看着众人,缓缓开口道:“我想问问殿中诸公,若是必须作出选择,大秦社稷与大秦皇帝孰轻孰重”
众人齐声道:“社稷宗庙为重!”
我起身上前,突然怒声开口道:“既然社稷为重,诸公可知如今的社稷如何”
不等众人回话,我继续说道:“李斯,你身为大秦左丞相,统率九卿,对大秦如今的国情民情难道没有了解修建阿房宫征用20万民夫,修建骊山陵征用40万民夫,长城、直道、驰道的修建征用了各郡县40万民夫,更不用说还在修筑的其他水利、宫室,以及为这些民夫提供钱粮的百姓。粗略算来,我大秦3200万百姓中就有近200万人疲于劳役!占我大秦人口百数之六!”
“殿中诸公,你们整日待在咸阳,吃得饱、穿得暖,可是天下百姓呢年初几次大雪,辽东、辽西、云中几个北方郡县饿死、冻死多少人,你们可知道以现在的劳役情况,不出几年,天下就会怨声载道,甚至揭竿而起!到那时,白垒,你能用观察星象让百姓吃饱穿暖吗叔孙通,你能用礼制平定天下叛乱吗”
“先皇使天下一统、四海归一,难道是为了享乐吗乃是为了天下安定!百姓住有其所、食有其粮、穿有其衣,如此才能使我大秦社稷永存,万世永安!”
“今日我明明白白告诉诸位,不仅仅是阿房宫、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