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煜建兴元年三月。
暴雨连绵数日不绝,京城洛阳街头贩夫走卒人人斗笠蓑衣,却难掩喜色。
“捷报!”一骑飞驰而过,溅起水花无数。前人纷纷避让。
“我朝大胜,陛下马上班师回京了。”
“南边不自量力,以为咱们新皇登基他们就有可乘之机,哪里料到陛下御驾亲征,这下可不自讨苦吃。”
凤仪宫。
裴仪芝抬头瞄了眼穹顶,凤仪宫一派富丽堂皇景象,饶是她出身门阀世家,亦嫌挥霍。
她的夫君,章武王世子,去岁白捡了一个皇位,她顺理成章地即将被册封为皇后。
皇后之位,天下多少女子艳羡啊。
闻人皇室历代皇后多由裴氏所出,裴氏之女,似乎生来就是要做皇后的。
然而,她的婚约自小就被订下,她的夫君是章武王世子闻人珩。
幸运的是她从小就知道,自己不用像姑姑那样,承担裴氏家族的责任。不幸的是她没有逃过这命运。
她被困在这里。
天边黑云汹涌而至。
裴仪芝走到廊下,望着雨幕出神。
“娘娘,早春清寒,还是仔细着些。”兰缨姑姑走近裴仪芝身边,轻声道。
裴仪芝未出声,侧头看她。
兰缨姑姑会意,在她耳边悄声说:“陛下已经拔营班师。”
南朝边境屡犯不止,闻人珩坚持御驾亲征,裴仪芝已数月未见到他。
裴仪芝缓缓点头,轻声问道:“国公呢?”
“国公还是没有消息。”
裴仪芝让兰缨姑姑打听消息启用了另外的联络通道。父亲裴绩安已许久未进宫,昨日派去联络的人回禀说国公府府门紧闭。
天幕被紫电劈开,雷声轰隆而至,裴仪芝隐隐觉出一丝不安。
闻人珩的御驾亲征遭到以章武王闻人昭为首的闻人皇室和以解国公裴绩安为首的士族门阀的联合反对。
理由不外是:“陛下初登大宝,根基未稳,不宜以身犯险,动摇民心。”
“当日先帝不顾劝诫巡幸天下,招致祸患犹在眼前。”
然而闻人珩在这件事上乾纲独断,不容置喙。
他站在御座前俯视群臣:“南朝犯境,来势汹汹,如今大煜朝举国上下,除了朕,还有谁能为统帅?”
群臣们忽然记起,如今以温雅谦厚面目示人的陛下闻人珩,曾在数月前浴血疆场连番告捷。
自从战神柳无霜身死,大煜朝二十年间只出了一位统军奇才,就是他,当今圣上,昔日章武王世子。
诺大的太极殿鸦雀无声。
再无人敢有异议。
三日后,闻人珩令堂弟广临王闻人珣监国,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
广临王的监国,同样遭到闻人昭和裴绩安的反对。
不过,闻人珩没有给机会让他们在朝堂上提出来。
自他宣布御驾亲征,臣僚们就该猜到监国人选,以闻人昭和裴绩安的嗅觉,又岂会不知?
散朝后,闻人珩在自己寝宫式乾宫召见二人。
“朕已决意令广临王闻人珣监国,不知章武王与解国公意下如何?”闻人珩长得儒雅俊秀,连声音听起来都令人如沐春风。
不出意外地,他听到二人难得的一致回复,“臣以为不妥。”
广临王闻人珣自从邺城归来,能保留王位已是闻人珩竭力说服闻人昭为他争取的结果。
然而闻人珩尚无子嗣,其余皇室子弟中,也就堂弟闻人珣这么一个体面的人选。
所有人都知道,广临王既无实权,又无亲信,派他监国只是作为皇室的象征,他实际上什么也做不了。他们的反对,不过是不服闻人珣。
“那么,你们告诉朕,除了广临王,还能有谁?章武王吗?解国公,你来说,如果令章武王监国,你可放心?”闻人珩仿佛早已料到他们会反对。
闻人珩即位后,对臣下从谏如流,从未以君威示人。饶是裴绩安历经几代君王,早就历练得八面玲珑,也被闻人珩此刻说话间的气压震慑到。
叠加今日朝堂上的情形,裴绩安忽然看到了明帝闻人昉的影子。
“陛下言重,臣绝无非分之想。既然陛下属意广临王,臣定当鼎力支持。”章武王闻人昭光风霁月,磊落君子之风,此刻会被推出来堵解国公的嘴,他首先表了态。
“朕知道,章武王一向无心政事。”话是对章武王说的,闻人珩却不动声色地看着裴绩安。
裴绩安向来对闻人昭心有戒备,一朝被道破,暗叹陛下年纪虽轻,城府却极深,自己竟然从未觉察。
裴绩安面上一副惶恐神色,忙道:“臣为大煜臣子,自然忠于大煜,陛下无论任谁监国,臣绝无二心。只是前朝前车之鉴,还请陛下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