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别院当中,对完颜构多少有点情绪的张飞忽地想起来一事
“这南宋小朝廷太上皇,其寿几何了?”
光幕虽没特意说,但还是能算出来的。
“北宋靖康亡时,这赵构应已加冠,至岳武穆冤死,约莫十三四载。”
“忠良泣血换二十载苟安,则其禅为太上皇时应当已岁五十余。”
张飞难免嘟嘟囔囔“五十余还不……”
话犹未尽,张飞便忽然想起来大哥今年便是五十岁,这么说似乎有点……
这个想法打了转还没从张飞脑袋里捣鼓明白,便听到那边兄长很是清冷的声音
“空活五十余载为天下累,不如早亡十年以靖天下生民。”
眼看着兄长满脸毫不掩饰的嫌弃,张飞便也恍然兄长可是与他同为涿郡人来着。
于是另一个想法便忽然从他脑海中浮现
“军师可知,劁猪能延豚寿?”
孔明“?”
……
“小尧舜……呵!”
赵匡胤喉咙里发出一声短促的咕哝,似是嘲笑一般。
随即赵光义就看到官家对着他一副上下打量,看的他有点心发慌
“兄长?”
“无妨。”赵匡胤黑黑的脸上看不到多余表情
“只是觉得这弑兄之人若是都能称尧舜,那汝便可称得……“
赵光义一颗心顿时提起来了一点,但旋即就看到兄长沉吟了一下摇头道
“古人何其辜也。”
于是赵光义一张脸便顿时有发红的趋势。
赵匡胤视而不见,只是看着光幕若有所思道
“这金虏之帝,亦乃短视之辈。”
赵光义的表情顿时多少就有点茫然,随后就听到赵普赞同道
“那完颜亮穷兵黩武,欲毕天下于一役,然则不过志大才疏之辈。”
“这完颜雍与其说修文治,不如说处处皆是……妥协。”
赵光义心中疑惑干脆讲出来
“这蒙古起于草原,这完颜雍行减丁之策可谓有先见之明,何以说短视?”
赵匡胤斜眼瞧了瞧弟弟的光头,“呵”了一声道
“漠南其地辽阔,这金虏居河北便能作威作福而无所求,那还何必深入瀚海去与那蒙胡争锋?”
“且漠南诸部,向来或战或和难有太平,这金虏骄纵如此,恐有使其诸部同仇敌忾之嫌。”
说着似是感叹道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其道理再简单不过。”
赵光义顿觉兄长意有所指,但张了张嘴也不好多说什么。
不过赵匡胤此时已经扭过头去仔细欣赏那些署名为辛弃疾的词赋,不无感叹道
“这辛弃疾,执剑能马上杀敌,一力破阵青史留名。”
“执笔能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留名篇唱千年。”
“唯叹这南宋,不缺写词的辛弃疾,而需能领兵的辛弃疾。”
对官家的这个感叹赵普略有无奈
“这辛弃疾跨千里效命已可见其赤诚,然而……”
然而什么,在场的人都明白。
于是赵匡胤也不再说话,沉默了少顷道
“这些词赋额外抄录一份置于朕书房,当以此自勉也。”
【历史上,辛弃疾与陈同甫在铅山的这次文艺沙龙,被称作第二次鹅湖之会。
这是南宋历史上相当值得铭记的一次会面,两个在朝堂上都不受欢迎的“杂音”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畅想未来把臂同游,算是辛弃疾晚年少有的快意时刻。
或是受到了陈同甫的激励,当时已经赋闲二十年的辛弃疾也重新振作了起来。
第二次鹅湖之会后陈同甫匆匆离去,辛弃疾很是思念这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写了一首《贺新郎》寄给陈同甫,陈同甫也和了一首《贺新郎》回赠辛弃疾。
然后辛哥很开心,就又写了一首《贺新郎》回赠,可见两人感情之要好。
而这第三篇《贺新郎》便是最为人称道,其中有名句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能够很直观的看到辛哥的心态变化,不复《破阵子》中的哀叹。
为啥振作呢?除了与陈同甫的高山流水,写这個词的前一年还发生了个小事儿
活了八十一岁的完颜构终于嘎了。
给金国尽孝一辈子的完颜构不在了,辛弃疾多半是蛮开心的,是不是终于能议一议北伐了?
结果“看试手补天裂”写完还没一个月呢,朝堂中传来消息
宋孝宗也不想当皇帝了,决意禅让。
这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宋孝宗单纯就是赵构给熬废了。
隆兴和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