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真假传世草书(1 / 2)

“爸爸,这幅画能借我看几天嘛?”

“行啊,你别和你妈说,这幅画……”

沈桑榆拍着胸脯保证,她现在和沈谦可是一条船上的蚂蚱!

这幅假画,石庆还要赎回去,她得抓紧时间看看里面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周慧看着一旁父女俩,悄默声的样子,就知道这两个人又瞒着她搞什么小动作了。

沈经年听说了石庆挪用公款赌博的事,直觉妹妹最近也有一些变化。

“桑桑,家里最近是发生什么事了么?”

沈桑榆实在是太佩服她哥的观察力了,不愧是要当大律师的人。

伸出手,拍了拍比她高一个头的肩膀,

“安啦,哥。家里好着呢……安心写你的论文吧!”。

虽然她不知道孟成蹊转学到底是要做什么。

但只要沈桑榆不暴露自己知道孟成蹊的所作所为,那她就能一直抢占先机!

至于沈经年,好好写他的论文,苦哈哈的实习去吧!

沈桑榆把假的《沧趣图》摊开,这幅假画中间的金雾,早在她第一次接触的时候,就被莲花苞吸收了。

听沈父说,今天公证的时候,李明也暗示他这是幅假画。

不过,李明应该也看出,这幅画的造假水平很高,500万倒是也不多,就没阻止沈谦。

沈桑榆将卷首题字的部分展开,用手轻轻抚摸。

&39;好像还比画面中心还要厚?&39;

一般来说,画好的画重新装裱,卷幅中心也就是画的位置,肯定是要比题字的地方要厚很多,但这幅画却反过来了!

沈桑榆想了想,拿起房间书桌笔筒里的裁纸刀。

沿着卷轴的边缘,慢慢划开

在纸与纸的中间,夹了一张非常薄,泛黄的纸本。

沈桑榆手上的动作更小心了,‘这应该就是金雾的来源?’

不怕把假画给弄坏,毕竟她还能用物气修复。但那夹层的宣纸看起来有些年头了,还是小心比较好。

沈桑榆用镊子把附在夹层表面上的题字,慢慢剥离。

太轻了,也就a4纸那么大,纸张应该是由于时间久远,十分柔软,沈桑榆真怕一不留神,风都能给它吹散了。

只好找出了一个透明的文件袋,小心放进去后,才敢细细端详。

是书法。

不大的纸上,三竖排,龙飞凤舞的草书。

沈桑榆大概辨识出来,“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

这写的内容,她看着怎么这么眼熟?

她默默念着草书的内容,试着回忆她到底在哪里看到或者听到过。

这不是中秋帖吗?!

东晋王献之的《中秋帖》!

沈桑榆明明记得王献之的中秋帖就藏在华国博物馆啊?

和别的古玩不同,书贴这种类型,向来是被历代统治者收藏的。

比如清朝乾隆帝就格外喜欢王献之的书帖,清宫藏品目录就有《中秋帖》的名字。

这就说明王献之的《中秋帖》是传世作品。

相当于古代就有人为这个草书写了一本专门的史书,来记载它是被谁创作,之后又是如何保留到清朝的。

建国后,清宫很多藏品都保留在了现在华国博物馆。但也有很多被当时的文物贩子,趁机偷卖到国外。

如果是这样,沈桑榆现在手里的这个中秋帖又怎么解释?

王献之他爸就是著名的王羲之,写过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东晋生人。

东晋的时候还没有宣纸,只有粗糙不成型的纸本。

和沈桑榆手上的可以对应,总不能华国博物院那个是假的吧。

毕竟舍利眼看到的金雾,也能直接证明,这张中秋帖,才是真品!

沈桑榆觉得她的脑子怕不是被丧尸吃了,怎么也想不明白其中的关窍。

她翻来覆去的摆弄手上的东西

她忽然想起来,前世在京城博物馆工作的时候。

听过书法部的研究员讨论过华国博物院的书法藏品,当时好像有个老师就提出清宫藏的很多书帖真伪都存疑。

毕竟,皇帝说是真的,写史书的人能敢说是假的吗?

王献之的《中秋帖》,很可能是北宋书法家米芾的仿作,被某位喜欢盖章的皇帝,多次品鉴。

再加上除了这一张中秋帖外,再没出现过别的,华国博物院也就顺理成章的沿用了清宫的记载。

沈桑榆想明白这一切,只觉得手上的草书贴有点烫手了。

她,这不是打了那些研究员的脸吗?

沈桑榆拍了一张照片发给刚离开的杜岩松,谁叫她只认识这么一个京城古玩界的大佬呢!

华国博物院。

最新小说: 我能复制技能,但可能会变癫 重生92,这破厂长我不做了 鉴宝天眼:开局捡漏帝王绿 下乡遇兵王,军官快到碗里来! 我就想卖点玩具,真的不是导演啊 猛龙出狱 黑锦鲤三岁半,被豪门美强惨团宠了 恶毒女配不想上位 我死后,成了疯批反派的白月光 难产三日,陆总把我儿子送给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