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4年四月十六日,洛阳皇宫太极殿内。
大殿内,刘辩与文武百官站在两旁,看着年仅四岁的刘协正头戴帝冠,有模有样的坐到龙椅之上。
龙椅两旁分别站着太傅刘虞及太监赵忠。
随着太监赵忠用尖锐的嗓音喊道:“跪!”
文武百官纷纷跪下。
赵忠尖锐的嗓音又喊道:“山呼!”
文武百官答道:“万岁!”
又一声:“山呼!”
文武百官答道:“万万岁!”
又一声:“再山呼!”
文武百官再答道:“万岁万岁万万岁!”
四岁的少帝刘协在太傅刘虞的指导下,稚嫩的说道:“众爱卿平身!”
文武百官赶忙回复道:“谢万岁!”
随着一套繁琐的上朝仪式之后。
太傅刘虞提前说道:“今已遵从先帝遗诏,少帝登基已经完成,接下来便是陈留王刘辩应遵从遗诏赶往封地陈留”。
“玛雅,这老小子太会了,让我赶往封地陈留再中途除掉我将事情归给盗贼,简直天衣无缝啊”,刘辩偷瞄一眼龙椅旁的刘虞心想道。
“不可,先帝遗诏只说封世子刘辩为陈留王,并未让其赶往陈留封地,何况世子如今并没及冠怎有前往封地,此事实在不妥!”太傅袁槐紧忙说道。
听到袁槐的阻拦,刘辩心里知道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已。
自己与其留在洛阳令人摆布不如赶往陈留,虽然路上必然凶险万分,但只要能安全到达陈留,那就天高皇帝远能有一份生机。
权衡利弊之后,刘辩看向太傅刘虞,平静的说道:“臣愿遵从遗诏,赶往封地陈留郡。”
刘辩话语刚落在场的都懵了,刘虞也感觉自己听错了赶忙看向太监陈忠,只见陈忠对着自己点了点头。
太傅刘虞才反应过来,赶忙说道:“陈留王愿意听从遗诏前往陈留郡,也不枉先帝对陈留王的关爱。陈留王不如即日就出发,也可早日到达陈留,以慰先帝在天之灵。”
太傅袁槐急忙阻拦刘辩,急促道:“不可啊,世子,陈留距洛阳五百多里,如今匪贼猖獗,万一路上有所闪失,您让太后娘娘可怎么活啊。”
刘辩听出袁槐话中的意思,自己留在洛阳有自己的生母何太后,舅舅何进大将军做后台,不会有什么危险,而前往陈留是非常不明智之举。
太傅刘虞同样听出袁槐话中意思,怕刘辩反悔不愿前往陈留,紧忙说道:“陛下特许陈留王现在退朝,陈留王可返回寝宫收拾一番后即刻起程趁着天色尚早,后日便可抵达陈留。”
刘辩也不再过多言语,朝着龙椅跪下,语气平静:“谢陛下,随后起身走出太极殿走向自己寝宫。”
群臣众人纷纷议论不已,太傅袁槐更是指着龙椅旁的刘虞,大声的咬牙切齿道:“刘虞你到底是何居心!”随后一甩身袖朝着殿外走去。
龙椅旁的刘虞不以为然,自己想要的事情已经办到了,只等刘辩死在去陈留的路上就行了。
随着太监赵忠尖锐的嗓音再次响起:“有本起奏,无本退朝!”
文武百官再次朝着少帝刘协行礼之后都转身走出太极殿。
退朝路上大臣们三三两两议论不已。
大学士蔡邕也与司徒王允二人结伴而行。
“王大人,对于遗诏及今日之事可有看法”,蔡邕轻声询问道。
司徒王允低着头,轻语说道:“遗诏之事想必蔡大人心知肚明,不过今日之事倒是出乎意外,刘辩世子能答应前往陈留,老夫万万想不到。”
“刘辩世子去年曾在我府中作诗词两首,如今百姓文士间仍广泛流传,更以水镜先生的弟子自报,想必世子对于前往陈留有一番自己的看法吧”,蔡邕轻声道。
王允细语道:“世子虽年纪尚小,才华却是十分洋溢,品行更是不错,只是不知道去往陈留是福是祸,说不定前往陈留是水镜先生为世子殿下谋划的上上之策呢……”
“希望此别之后,还能再见到世子吧”,蔡邕轻声叹息道。
王允听后则笑而不语,伴随着司徒王允坐上自家的马车,两人的谈话也告一段落。
看着自己宫园内一个早朝的功夫所有太监宫女都没了踪影,屋檐下的燕子窝好像都被人捣了。刘辩苦笑不已,哀叹道:“大难临头各自飞啊。”
没有行李可收拾的刘辩呆呆地坐在庭院里的秋千上,就在这时听到宫墙外传来马车的声音。
刘辩转头朝宫门外望去,只见一身身负盔甲、腰间带着一把非常长的刀鞘,身高魁梧的男子径直走向自己。
“皇宫禁军副统领“高顺”参见陈留王殿下,末将奉太傅刘虞之命率八十禁军前来护送王爷前往封地陈留。王爷可否收拾好东西,收拾好了便即刻出发,早日到达陈留”,禁军副统领高顺对着刘辩